五 潭州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通论》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163
颗粒名称: 五 潭州石刻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595-596
摘要: 朱熹在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前往湖南潭州访著名理学家张栻,期间双方进行了诗歌唱酬,形成了《丙戌赠答诗文集》。
关键词: 朱熹 张栻 岳麓书院

内容

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38年,八月初由崇安启程前往湖南潭州(今长沙)访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江陵知府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在长沙两个月,“偕南轩登衡岳”。③朱熹于十二月二十日回到崇安。在朱熹与张栻离别时双方唱酬,成《丙戌赠答诗文集》。其中,朱熹的《二诗奉敬夫赠言并以为别》行书真迹刻成四碑,树于长沙原岳麓书院遗址。其诗曰:
  我行二千里,访子南山阴;不忧天风寒,况惮湘水深。辞家仲秋旦,税驾九月初;问此为何时,严冬岁云徂。劳君步玉趾,送我登南山;南山高不极,雪深路漫漫。泥行复几程,今夕宿槠州;明当分背去,惆怅不得留。诵君赠我诗,三叹增绸缪;厚意不敢忘,为君商声讴。
  昔我抱冰炭,从君识乾坤;始知太极蕴,要眇难名论。谓有宁有迹,谓无复何存;惟应酬酢处,特达见本根。万化自此流,千圣同兹源;旷然远莫御,惕若初不烦。云何学力微,未胜物欲皆;涓涓始欲达,已被黄流吞。岂知一寸胶,救此千丈浑;勉哉共无〓,此语期相敦。乾道三年九月八日,诗奉敬夫赠言,再以为酬。新安朱熹书。①
  这两首诗是朱熹这次出游潭州的全面总结,集中地反映了朱、张的深厚友谊及其当时的哲学观点。我们所见到的朱熹墨迹大都是正书,像这样二百字的行书极为少见,应是朱熹墨迹中的珍品。朱熹这两首诗的墨迹碑文比《朱子文集》所载诗文,多出最后“乾道三年九月八日,诗奉敬夫赠言,再以为酬。新安朱熹书”一段,末尾并有方块图章。但是,朱熹的这两首诗不是写于九月八日;九月八日是朱熹刚到漳州时的日期。对此,朱熹本人有明确的说明。他在这年九月《与曹晋叔书》中说:
  熹此月八日抵长沙,今半月矣。荷敬夫爱予甚甚笃,相与讲明其所未闻,日有学问之益。②
  关于他们离别的时间,朱熹本人也有明确的说明。他在《南岳游山记》中说:
  丙戌至槠州,熹与伯崇、择之取道东归,而敬夫至此西还长沙矣。③
  “槠州”,即今衡州。“丙戌”,即二十三日。朱熹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至槠州与张栻离别的。由上可见,朱熹这两首诗墨迹碑文最后所题日期,应是后来刻碑者想当然添上去的。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朱子学通论》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记述了朱子学的渊源、朱子学的创立、朱子学的基本内容、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张栻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