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63 / 2724
931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这个世纪看似很近,笔者能接触到的材料却不多。因为未在“衙门”任职过,寻检资料难处颇多,忝为教职却又不学、不授历史地理专业,对资料的发现和解释也多有局限。这里只能结合亲身见闻略述若干粗浅的印象。
932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但如果把虎视作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部分或这个自然环境宜居状态的一个指标,那么人其实没有胜利,而是为此陷入越来越恶劣逼仄的困境之中。纵使是原始农业(即现代工业及科学技术产生和影响农业之前的凭畜力、经验和天然肥料耕作的农业)也可能破坏人...
933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福洋村发生的事件,烂柯观棋之谜,李林甫侨居福洋之谜、颜察院之谜等。
934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村里的老百姓都说山上有仙迹,并认定晋人王质“王质入山采樵、观弈烂柯的传说,最早记载这个传说的是东晋虞喜的《志林》,继而又有东晋袁山松《郡国志》、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洞仙传》、宋祝穆《...
935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福洋村西边路口,有个名叫“李家栏”的地方,这里旧时靠近南路官道,现濒临一零四国道,交通便捷,地势平坦,原先散布着大片茉莉茶园,是福洋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现已改为石材加工和竹木销售市场,与城区连成一片。从表面来看,这里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而在民...
936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福洋村有颜、吕、宋、陈四大姓,在福洋村口有一座颜氏祖宅,据颜氏后人口述,福洋村正后山有个天然石缝,狮口正对着颜氏祖宅,巡抚衙门亦可称为察院。蕉城区历史上仅有林聪曾任此要职,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也称察院。蕉城明代有陈褒、陈褎、林泰、龚...
937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原为保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建,地方长官或绅士名流也会出面在特定位置修建宝塔,正如邑人陈邦校在《建塔议》中说的:清末黄曦《题(刘廷珍)耐庐二十四景诗并序》中也说道。宁德县城历史上曾经有过两座规模比较大的石塔,一座是建于北宋时期的金仙山...
938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一句俗语半部历史概括了有错埠头陈尾座错、乞食奉教不回头、看旗号走弄、好是好就是毛(无)糟喂猪母、元宵乞丐风光一阵等。
939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是宁德城关的早期居民之一。则有埠头(东门)陈氏,金峤(北门)陈氏和坛尾(南门)陈氏之分。本邑的陈氏可算是个人才辈出、簪缨蝉联的名门望族。仅说件埠头陈氏的事。明崇祯二年(1629)的春节,因在元年开科大考中,他家举子科场得意而授官;也凭本画葫...
940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英国基督教安立甘会开始在宁德城关传播,来对信者进行冷嘲热讽,肩挑鱼丸游五市手持衣钵上丁楼又鹤峰山下探花巷张氏祠边乞食楼一担鱼丸皆海味全家奉教上天廷一对、一诗,讲的是一位名叫乞食的市民,职业上为挑鱼丸叫卖的小商贩,信仰上是皈依基督的虔诚者。他...
941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源自邑人为逃避倭寇的追杀,以插旗为标志引导安全出走而来,后因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兵歼灭了倭寇。百姓得以安宁时,与我们仅一水之隔的日本国流寇浪人。趁机以武装侵犯我东南沿海各地,倭寇把巢穴建在横屿、云淡二岛后,常驾舟到周边的村庄进行骚扰,烧杀掠夺,...
942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元宵乞丐风光一阵概述了从前,宁德市人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常用俗语:元宵乞丐。意即像正月元宵节里的乞丐,风光一阵子就过去了。说着说着,后来演变成一常用语的谦词。比如,当你碰见一位常在公众面前出头露面的朋友,说他很风光时,他便回答说:元宵乞丐,不值...
943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当我生平头一次走进学校大门时又逢1937年“我念书的蕉城小学东门内操场上落下一颗未爆炸的炸弹,学校当局为了师生的安全便迁往洋中东山村,母亲就让我转学到毓秀。我由一位表叔带着从蕉城南门外较场边下路下的家里出发,而河面上一座座石砌桥墩搭着宽不过...
944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城南七谭概括了一、九位明末宁德秀才,二、泮池水沟与“竹兜街”,三、冯老先生,四、推倒蕉城,五、我看到塔山之塔的坍塌,六、半个南较场成了一口大鱼池,七、无数海鸥被台风刮到蕉城海边屋顶上等。
945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蕉城中心小学设在前清时期的明伦堂,它和宁德文庙只有一墙之隔。民国时期在这堵墙中间开了一个大门,直通文庙的泮池边。泮池前,仪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大房间,也成了小学的两间教室。离泮池不远的左上角有一口大井,井壁的小洞里常有小螃蟹出现,因此常有学...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