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奉教不回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德一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865
颗粒名称: 乞食奉教不回头
分类号: K297.57
页数: 3
页码: 513-515
摘要: 英国基督教安立甘会开始在宁德城关传播,来对信者进行冷嘲热讽,肩挑鱼丸游五市手持衣钵上丁楼又鹤峰山下探花巷张氏祠边乞食楼一担鱼丸皆海味全家奉教上天廷一对、一诗,讲的是一位名叫乞食的市民,职业上为挑鱼丸叫卖的小商贩,信仰上是皈依基督的虔诚者。他家住在城关张氏宗祠边的“信奉西教,如诗中的鹤峰山下。因南宋时本邑出过状元余复,有状元里地名故,肩挑鱼丸游五市,时因宁德城墙还在“人员的进出均集中在东、西、南、北和小东等五个城门处”手持衣钵上丁楼”没盖教堂“是租用在很冷清的北门外一家民房里聚会做礼拜”。
关键词: 宁德县 俗语 本土文化

内容

清末民初,英国基督教安立甘会开始在宁德城关传播,发展教徒。其时,由于人们的“因循守旧”思想严重,抵触情绪较大,工作无进展。故信者甚少,被视作另类。这样,就有些好事者,编排些话儿,来对信者进行冷嘲热讽,也曾流传一时。比如:肩挑鱼丸游五市手持衣钵上丁楼又鹤峰山下探花巷张氏祠边乞食楼一担鱼丸皆海味全家奉教上天廷一对、一诗,讲的是一位名叫乞食的市民,职业上为挑鱼丸叫卖的小商贩,信仰上是皈依基督的虔诚者。他家住在城关张氏宗祠边的“探花巷”,思想新潮,信奉西教,企望日后,灵魂上天。
  此事大概,虽是这样。但那诗、对,语言含蓄,有些地方,仍得作点说明。如诗中的鹤峰山下,是原宁德县城,即今蕉城的核心城区,没有问题,但探花巷在哪里就无人知道了。它是根据过去科举制度殿试后,钦定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个鼎甲名次,而虚拟的巷名,因南宋时本邑出过状元余复,有状元里地名故。也即于衙前街东侧状元里下数的第三条弄巷,靠近“张氏宗祠”,今名前林路鹤峰弄三号的“乞食”旧居处。“乞食”,也是按照地方习俗,长辈给起的小名。他姓张名恒明,小名“乞食”,遂有这“张氏祠边乞食楼”之说。
  对中说的“肩挑鱼丸游五市”,时因宁德城墙还在,人员的进出均集中在东、西、南、北和小东等五个城门处,构成五大集市。说他“手持衣钵上丁楼”,此话,就言过其实了。当时,为传教的起始阶段,没盖教堂,是租用在很冷清的北门外一家民房里聚会做礼拜,与周围布满的“丁楼”为邻,也是事实。何谓“丁楼”?前人深受“百行孝为先”的思想教育,特别是读书做官的大户人家,每遇父母之丧,“丁忧”期间,要远离娱乐、不近女色、并在郊外搭个简易房间守着,其后这房间就成了“停棺待葬”的地方。有史料记载,民国六年四月政府颁布《清葬章程》,革除停棺陋习,这里清出的棺木数以百计,一下子空出许多“丁楼”来。
  这乞食是个做事认真、思想投入的人。他家鱼丸选料精良,制作细微,色味俱佳,品质上乘。但因职业养成的一个习惯是,要问食客好吃吗?“好吃再回头”已成他的口头禅。久而久之,使人厌烦。就有食客在他说这话时,当面反问道:“你信基督,回头不回头?”每遇这时,他即庄严的答道:“笃信基督,永不回头”。因而,“乞食奉教不回头”的话,由此而生。
  后来,邑人在邀帮去搞些风险较大、收入颇高的短、快项目。比如:要从“水中求财”的滩涂养殖时,协议形成但未行动前,为首者问伙计们有无要回头时,同伙即回答“乞食奉教”,就知道永不回头了。
  最后,乞食奉教的诺言终于实现了,至死没有回头,两个孩子均得到教会学校的培养,加上自身的努力,结果改变了社会地位,确是实际的。至民国中、后期,张敦(璚)诚、张敦询二昆仲,一为县参议长,人望孚众;一为教书育人,桃李满园。这是时人都知道的事,无须细说。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宁德一都》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街区村落、经济活动、文化民俗、人物事件、老街风貌、姓氏源流、社会杂谈、志书札记等8大类,共10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