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123 / 2343
1831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是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墨学与儒学一起并称为“显学”。墨家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32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一生从事讲学、游说各国活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所创立的墨学一派在当时盛行于宋、楚、秦、鲁等国,与儒家并称为两大显学,具有很大的影响。
1833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小邾国(今枣庄滕州)人。墨子的里籍在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主要观点有鲁人说、宋人说、楚人说,甚而有印度人说、阿拉伯人说等。晋人葛洪、唐人杨偯、林宝等依据司马迁所言“盖墨翟,宋之大夫”,断定墨子为宋国人。
1834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早年钻研机械、木工等,熟谙木工和其他手工业技术。墨子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系统地受过周礼的教育,熟悉周礼和儒家经典。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代表,墨子后来虽然不再亲力亲为,从事手工业制作,但他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同时周游卫、齐、...
1835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兼相爱,交相利”,提出“兼爱”、“非攻”的治国理念。为实现这一理想,在政治上则要尚贤、尚同,任用贤能,统一标准。经济上要实现节用、节葬。墨子同时提出天志、明鬼的宗教概念,以论证其政治主张的合理性、正义性。
1836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兼爱”既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政治学说的核心,同时还是其学说的伦理规范,“兼爱”贯穿于墨子理论和实践的始终。
1837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节俭既是墨子的重要经济思想,又是他的治国、强国方略。面对国家不富、人民不众、刑政不治的社会现象,墨子主张“节用”、“节葬”、“非乐”,通过这三个方面,使穷国变富,弱国变强。
1838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继承孔子的“举贤才”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在选贤、用贤、重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和具体方案。
1839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认为,天创造了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而且制定自然的结构和秩序。作为宇宙间最高的神明,天具有“兼相爱,交相利”的道德性。墨子的“明鬼”、“事鬼”思想,依然是与他强调天志的目的一致,用鬼神的权威来约束人类的行为。
1840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是最富有科学精神的一家,墨子及其后学重视实践知识,将自然科学作为研究对象。其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方式,在科学理论认识所达到的深度、理论形态构成的水平上,都是其他诸子所不及的。墨家在光学、力学、数学、机械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
1841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景,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光线照射是按照直线进行的,这样从物体高端射入的光线到达屏壁的下部,而从物体低端射人的光线则到达屏壁的上部,物体真实状况和...
1842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家不仅制造使用桔槔机,而且将它作为武器设备应用到战争防御中。在制造改装过程中,墨家研究了桔槔机工作的杠杆原理,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阐释:“负而不挠,说在胜。”
1843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宣扬“非攻”,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同时主张用积极的防御抵抗侵略战争,因此潜心研究防御技术,利用力学、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很多防御武器设备,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1844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数学是墨子科技理论建树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数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一系列算学和几何学概念的命题与定义方面,其表达的方式没有数学的符号与图式,只是通过简略的文字与严密的逻辑推理予以展现。墨家的数学理论虽然缺乏近现代意义上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在理论特征...
1845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 类型: 正文
墨子及其弟子不单纯坐而论道,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是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广收弟子,宣扬自己的思想学说。墨家弟子将墨学传播到各诸侯国,成为与儒学相对抗的“显学”。墨学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一直强调生产的重要性,认为抵御侵略的最好方式是富国强兵,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