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节检与强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68
颗粒名称: 二、节检与强国
分类号: B223
页数: 3
页码: 122-124
摘要: 节俭既是墨子的重要经济思想,又是他的治国、强国方略。面对国家不富、人民不众、刑政不治的社会现象,墨子主张“节用”、“节葬”、“非乐”,通过这三个方面,使穷国变富,弱国变强。
关键词: 墨子思想 节检 强国

内容

节俭既是墨子的重要经济思想,又是他的治国、强国方略。面对国家不富、人民不众、刑政不治的社会现象,墨子主张“节用”、“节葬”、“非乐”,通过这三个方面,使穷国变富,弱国变强。
  墨子的“节用”是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停办不必要的礼仪、祭祀活动,节省费用,增加国家的利益。节用的原则是:凡花费的恰是老百姓生活需要的,则要停止。花销有损百姓利益的费用,圣明的君主是不会去做的。这个原则建立在“民用”、“民利”的基础上,凡是能增加国民所得、改善人民生活的就实行,否则就废止。作为圣明的君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基于这一原则,墨子为统治者制定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在饮食方面,能够增气充虚、强身健体就可以;在穿衣方面,能够冬天可以御寒、夏天可以避暑即可;在居住方面,能够防御雨雪、抵御风寒、做到使男女有别就可以;在舟车方面,做到结构坚固、能负重走远路;在蓄藏私人财物方面,要有道德观念,不夺人所爱。
  “节葬”是墨子节俭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节用”思想的推衍。墨子反对儒家“厚葬久丧”的礼仪观,认为厚葬伤财,久丧伤民,影响百姓的劳作时间,同时对增殖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也不利。墨子更反对王公贵族的殉葬习俗,认为殉葬行为人为地剥夺了百姓生命,造成劳动力减少,很是残忍。因此墨子提出节葬观点,建议推行简易的葬埋之法:“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沮)漏,气无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哭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死后即葬,百姓能够很快地各就各业,努力生产、工作,以便祭祀先人,表孝敬之心。
  “非乐”是墨子节俭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墨子反对统治者纵情声乐,同时也反对纵情于美色、甘味、安居等。他认为,“为乐”不符合圣王之道,若一味纵情歌舞之乐,必受上天的惩罚,导致国家的灭亡,所以古来的尧、舜、禹、汤等圣王不刻意追求歌舞声乐。王公大人“为乐”也不符合民众的利益。墨子指出,当时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如统治者纵情于音乐享受,必然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和痛苦。要演奏音乐必先制造乐器,这就会浪费大量财物;乐器造好后,击鼓、吹竽、舞蹈者都由年轻力壮的聪慧敏捷之人充任,他们不仅不从事生产劳动,而且还要别人来供养;而演奏音乐又需要人去欣赏,既会占用王公大人、士君子从政的时间,又会占去一般庶民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时间。因此,墨子反对王公“为乐”。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