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墨子生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6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墨子生平
分类号: B224
页数: 3
页码: 118-120
摘要: 墨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一生从事讲学、游说各国活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所创立的墨学一派在当时盛行于宋、楚、秦、鲁等国,与儒家并称为两大显学,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墨子 生平事迹

内容

墨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一生从事讲学、游说各国活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所创立的墨学一派在当时盛行于宋、楚、秦、鲁等国,与儒家并称为两大显学,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墨子的籍贯、姓名及其生活时代墨子,名翟,战国初期小邾国(今枣庄滕州) 人。墨子的里籍在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主要观点有鲁人说、宋人说、楚人说,甚而有印度人说、阿拉伯人说等。晋人葛洪、唐人杨偯、林宝等依据司马迁所言“盖墨翟,宋之大夫”,断定墨子为宋国人。现代学者顾额刚、冯友兰亦曾从墨子学术渊源上赞成此说。清人毕沅、武亿持楚国人说,认为墨子是楚国鲁阳人,因墨子曾与楚鲁阳文君多次问答交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者胡怀琢、卫聚贤、金祖同等更认为墨子可能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这一观点颇为偏颇,为大多数学者所不取。鲁国人说出自《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近现代的墨子研究者如孙诒让、梁启超、杜国庠、蔡尚思、方授楚、任继愈等认为墨子是鲁国人。
  张知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墨子故里为古代鲁之小邾国,即今枣庄滕州。他考证认为,墨子为商代贵族目夷之后,而目夷不仅是个人名,而且是一个古代方国的名字,即后来的小邾国。西周灭商后,将小邾国等划为宋国的附庸。至春秋晚期,小邾国又被鲁国占领。到了战国初期,小邾国又成了齐国的下邑。因此不论称墨子为“宋国人”、“鲁国人”抑或“齐国人”,他所在的具体地址都在小邾国内。而从墨子的学术思想和科技成就的渊源来看,亦皆为小邾娄文化培溉出来的。墨子的生活习尚也与小邾国当时的风俗相同。®张知寒的观点得到学界的普墨子塑像遍认可。因此可以说,墨子的先人可能为宋国人,后为小邾国贵族。墨子因为宣扬自己学说而周游楚、宋等国,甚而人仕宋国大夫,但其故里已然为鲁国无疑。
  关于墨子的姓名,司马迁及更早的韩非都明确指出墨子姓墨名翟。《墨子》一书中,墨子也多次自称“翟”,他的姓名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但到了宋代,墨子姓墨名翟的说法受到质疑。元人伊世珍在《琅嬝记》中引《贾子•说林》记载:“墨子姓翟,其母梦鸟而生,因名之曰鸟。”清人周亮工认为,墨子以墨为道,但并不姓墨,就如老子并不姓老。近人江瓌详细论述此说,认为墨子是因其肤色黝黑,故以墨名之。学者钱穆又认为墨子之所以以墨为姓是因其受过墨刑,故称之为墨。尽管存在争议,但墨子姓墨名翟基本上已成定论。
  史料未确载墨子生卒年月,因此只能以相关记载及《墨子》言及的人、物、事件作为参照加以推断。司马迁指其与孔子同时或稍在其后。孙诒让认为,墨子当与子思同时代,生于周定王初年,卒于安王之季,寿八九十岁,即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之间。梁启超进一步确定为:墨子生于周定王初年,约在孔子卒后10年;卒于周安王中叶,约在孟子生前10余年,享年80岁左右。钱穆根据墨子与公输般的关系,墨子与孔门弟子年岁的比较,墨子与楚鲁阳的关系及《墨子》中《耕柱》《贵义》《鲁问》《公输》4篇所记载的墨子言论事迹进行考订,认为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79年,约卒于公元前394年。侯外庐等酌定墨子的生卒年代为周敬王三十年(前490)、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任继愈结合诸多资料推断,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80年,约卒于公元前420年。
  墨子生活在战国前期,这一时期,周王室已经衰微,“礼崩乐坏”,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急剧变化,宗法关系和等级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代表新的社会阶级利益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诸子思潮的兴起、高涨。这些言论和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化。同时诸子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勾画了一幅幅自己所理想的社会前景,提出了种种施政方略,并通过不同的政治实践力图影响各国的统治者。墨子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学说,并游说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二、墨子生平墨子自称“贱人”,是北方的卑贱之人,并以“贱人之所为”为荣,称“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荀子•王霸》也称墨学为“役夫之道”。墨子早年钻研机械、木工等,熟谙木工和其他手工业技术。在《墨子•公输》中他自称能“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他还能用木片制成会飞的老鹰。墨子还经常用“百工”的技巧作为谈话论证的资料。这说明他曾经是一名手工业工匠。
  墨子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系统地受过周礼的教育,熟悉周礼和儒家经典。但后来墨子认为儒学、周礼繁琐而不实用,讲求厚葬而浪费财富,所以就抛弃周礼而采用夏政,跟儒学分道扬镳,并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帜,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代表下层小生产劳动者利益的思想体系。
  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代表,墨子后来虽然不再亲力亲为,从事手工业制作,但他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同时周游卫、齐、楚、越等国,上传下教,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后墨子回归故土,病故于鲁国。
  墨子的主要思想及主张载其弟子所编《墨子》一书中。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