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孔成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72
颗粒名称: 一、小孔成像
分类号: B224
页数: 2
页码: 127-128
摘要: 景,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光线照射是按照直线进行的,这样从物体高端射入的光线到达屏壁的下部,而从物体低端射人的光线则到达屏壁的上部,物体真实状况和屏壁上的影像正好颠倒。这段论述清楚地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关键词: 墨子 小孔成像

内容

墨家对光学的认识和研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如《墨子》中分别论述了阴影的产生和消失、本影与半影的现象及成因、小孔成像的实验及成因、日光反射使人影反转现象以及同一物体阴影的大小长短的现象及成因,详尽分析了光、物、影的关系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中物与像的关系,可称得上是一部2000多年前世界上伟大的光学著作。下面以《墨子》记载的小孔成像及其反映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为例,说明墨学在光学领域的成就。
  《墨子》指出,在暗室(窟)内得到一定长度倒影的条件,是让光线照到一个人身上,交错于屏上的一个小孔。这里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小孔。《墨子》记载:“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指的是形成的像影;“到”即是“倒”;“端”是点,即屏上的小孔;“午”的意思是指交错。这句话明晰地描述了小孔成像的条件以及现象。光线穿过小孔才能成倒像,而且像影是有一定长度的。《墨子》并进一步分析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景,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墨子》认为,光线照射是按照直线进行的,这样从物体高端射入的光线到达屏壁的下部,而从物体低端射人的光线则到达屏壁的上部,物体真实状况和屏壁上的影像正好颠倒。这段论述清楚地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