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诏安县” 相关
共 1902 条 24 / 127
346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东溪的历史和现状,包括其形成、河道特征、内河交通的历史作用、洪水灾害以及对诏安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
34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叙述了诏安县兴修三姑娘渠道的艰辛历程。这个工程是诏安县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将东溪的水引到“百里旱海”灌溉农田,解决当地缺水问题。
34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原“三仙姑”墓道碑的保存情况和相关历史背景。
34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地会是一个秘密的民间组织,起源于明末清初,创始人是万云龙。万云龙原姓张,在集团中排行第五,法号道宗或达宗。他是诏安九甲“以万为姓”集团的军师,该集团的首领是万礼,排行第一。这个集团是一群客家人,因为生存环境艰难,他们选择放弃本姓...
350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分析天地会(洪门)的“会簿”中的诗文和地名,探讨了天地会的起源历史。
351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南陂村建桥的故事,表现了村民们自力更生、排除万难的精神,以及政府对基层建设的支持和关心。
352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蔗糖生产的发展历程,从历史悠久的种蔗和制糖技术,到民国年间制糖技术的提高,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糖业生产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发展新阶段,诏安糖业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353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历程,从茶叶种植、茶树品种资源、茶叶收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354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回忆了1987年11月,县汽车站设立台胞接待室,为台胞回国探亲观光服务的过程。
355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介绍了黄埔军校在诏安的历史和诏安籍同学在军校中的表现。
356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诏安菜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当时饮食业的分类和经营情况。
35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诏安轿馆的发展历史和轿夫的生活状况。
35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大公戏院”的兴衰历程。由于日寇南侵,原有的潮剧班解散,县党部和三青团租用孔庙搭建戏院,并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进行管理。戏院采取招股集资的方式,并聘请广东潮剧名班来演出。虽然戏院管理较好,但火灾导致其结束。
35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41年至1945年诏安县的一些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60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涉及两封信件,分别由沈世雄和沈冠新写给编辑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