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三仙姑”墓道碑的旁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74
颗粒名称: 对原“三仙姑”墓道碑的旁释
分类号: K877.22
页数: 1
页码: 37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原“三仙姑”墓道碑的保存情况和相关历史背景。
关键词: 三仙姑 墓道碑 封建礼教

内容

左图是原三仙姑墓道碑的式样。碑中文字按原文分行排列,碑为花岗岩石体,高1.8米,宽0.68米,竖直形,碑顶作半孤状,碑下平底。
  该碑原存放在上官大边村一农户家中(他的上辈是上官有名的石匠),后因上官中心小学要修建校门,经他同意将该碑作为捐资搬到学校来。当时,我知道了此事,极力加以劝阻,所以才得以保存下来。现在,南陂村群众正在集资,拟重修当年盖在三姑娘尸体漂流到的地方(大水坑)的凉亭,同时竖立此碑,供人凭吊。
  照碑文所叙的情节看来,与民间传说大同小异,皆称她们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不满,是为反抗封建礼教而投水自尽的。所以,后人为缅怀其贞烈,曾在河灶径山附近的溪边建一座“联芳庙”,祀以香火。据查,碑文中所称的“龙师潭”,就是今在秀篆龙狮堀村与霞葛镇庵下村交界的龙狮潭;“河灶径山”即今霞葛镇下河村河灶径山,此处系原官陂通往县城的必经古道。
  至于这一块“三姑娘墓道碑”为何勒石后没运去竖立,而一直放在大边村?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是当时许近三雇大边石匠勒石后,感到运输有困难,一拖再拖,结果拖过了预订日期。还有一说是碑勒石后,再也没有人来打理,所以年复一年一直置于石匠家。究竟具体原因是什么,谁也无法说清楚。还有,新春埔监生许近三是什么原故,要为三姑娘墓竖道碑?又为什么偏偏要择在距河灶径较远的大边勒石?由于年代的久远,现在也无法弄个明白,只能记略存疑了。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君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