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事要闻辑录(续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85
颗粒名称: 地方史事要闻辑录(续三)
分类号: K295.7
页数: 8
页码: 401-408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41年至1945年诏安县的一些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关键词: 诏安县 事件 民国时期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续前期)
  1941年(民国30年,辛巳)
  春季
  △三青团漳州分团诏安青年服务社成立,址在中山路。
  △福建省银行诏安分理处改称“福建省银行诏安办事处”。
  △县立图书馆改称“县立民众教育馆”。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闽南当局成立“剿共保安司令部”,调集省保安队第八团纠集地方武装,分路袭击革命基点村。云和诏地区在国民党实行严重经济封锁、移民并村等办法下,形势十分严峻。
  夏季
  △省三青团派员前来本县发展组织,诏安中学应届毕业生集体签名填表参加。
  △西北山区虫灾严重。
  △县政府创刊《诏安新报》(周报8开型,双面2版铅印),县长江连钦兼社长,县政府助理秘书陈述贻任主编。以后,社长和主编的人选屡有更迭,还一度短期停刊。该报终至1946年。
  5月
  △县长陈荫祖离职,缺由江连钦(福建连城人)接。
  △国民党县政府增设物资管理处、军运代办处和新兵招待所。
  6月
  △1日,全县暴雨成灾。
  △同日,日伪军攻陷分水关,进扰樟朗、上营2村,枪杀农民5人,炮毁民房2间,原拟再度进犯县城,后因洪水阻隔而撤退。
  △4日,日机入侵县城,投弹6枚,死伤13人,毁房19间。
  秋季
  △中共云和诏县委派员(李文忠)潜入县城,召开中共诏城2支部小组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共闽西南特委关于“隐蔽埋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决定,宣布暂停组织活动,有计划的组织已暴露的党员“埋藏”。
  △全县霍乱流行。
  △国民党县保安队一连开抵嗣下,借“缉私”为题肆行抢掠,并打死群众一人,从而激起公愤,被困于嗣昌楼。后虽由霞葛乡长调停解围,但县府却借故增兵究办,群众退避上山,家中细软任其洗劫,还有70多间房屋被焚毁,勒款2500光银。
  8月
  △国民党继续陈兵乌山地带,不断“清剿”革命基点村。云和诏地区采取“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策略,在积极开展武装自卫斗争的同时,大搞生产自给,蓄力待机。
  10月
  △2日,日机入侵县境,在林头村投弹3枚。
  △23日,发生风水灾,东沈岸崩。
  冬季
  △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的工资由薪金制改为大米制,每人每月虽然配给6斗米额,但多数领到手的,不是粗糠米,就是“分期折款”,在货币贬值、米价暴涨的景况下,教师生活苦不堪言。
  11月
  △26日,日机入侵后岭村,投弹3枚,死伤2人,毁房13间。
  12月
  △16日,日机入侵西潭村,投弹3枚,炸死1人,毁房11间。
  △19日,日机入侵西潭村,投弹1枚,毁房12间。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
  △浸信会乔迁南关大灰埕新址。
  △国民党军队继续进犯乌山革命根据地,搜山封山并行,并严禁商人贩运粮食到山区。
  △云和诏县委执行南方局指示,改书记制为特派员制,梁培德为特派员,陈文平为副特派员。
  春季
  △国民党组织继续发展党员。至春末统计,全县有党员800多名,区分部增至48个,并成立6个“人民团体党团”,均由县党部指派1人任书记,4人任干事。区分部内还增设一“党员监察网”,指派1人任监察员,严密控制党员的思想行动。
  △诏安县国民兵团裁撤,业务并入县政府军事科。原国民兵团副团长邓启群任军事科长。
  △三青团漳洲分团在我县成立一个“第十三区队”,旋即改称“诏安区队”
  △举行全县第2届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大会。
  夏季
  △国民党县政府在四都、城厢、西潭、太平地区增设4个经征处,各乡同时增设经征所,配备主任征收员。
  7月
  △国民党当局设置“军民合作指导处”,统一制定“公价”标准,强行收购日常生活物资(包括肉、油、柴、米)供应来往部队和地方团队的军需。
  △18日,日机入侵县城,投弹4枚。
  8月
  △全县发生风水灾害。东溪岸龙眼坑段缺口9处。
  秋季
  △朴梧乡撤。官陂镇改称上官乡。
  △全县秋旱严重,虫灾亦相继发生,晚秋作物普遍失收,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秋末又兼霍乱流行,饿殍病尸屡见于道。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
  春季
  △云和诏县委抽调党员、民兵骨干,在乌山组建2个武装班。
  △国民党县政府教育科,为加强社会宣传,采用自愿报名、统一抽调的办法,从教师中挑选12人成立“诏安县巡回歌咏戏剧队”。成员中有原地下党员4名和“回乡服务团”“抗战青年社”的活动分子多人,由于歌剧队的大部分青年经过峥嵘岁月的锻练,所以都保持当年的爱国热忱,主张全民抗战到底,使办队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不仅以延安抗大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队训,并大书于队部的正面墙上,而且不论是在中山公园公演,还是到四都、溪东一带巡回演出,都一直坚持上演进步作家老舍、陈白尘等的剧本,如《桃李春风》《生命之花》《烟苇港》等,而坚决拒演所有宣扬投降主义的剧本,给诏安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巡回歌咏戏剧队还曾由许沙洛等筹办过一次“巡回木刻展”并出版了专刊,省内外许多知名的进步版画家如野夫、刘伦、许霏等都寄来作品参加展出。
  1月
  △国民党政府在全县各乡普遍设置“乡(镇)民代表会”,设主席1名。
  夏季
  △国民党县党部召开“诏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执、监委员会。执委由省党部指定许以仁任书记长,监委推举李绍光任常务委员。
  △春旱延续至夏,东溪干涸一个多月,作物失收七八成,饿死和逃荒者不计其数。
  △闽南当局调派一连联防队进驻公田。
  7月
  △发生台风。
  △由三青团诏安青年服务社主办的《青年正报》于7日创刊(周报,4开型双面4版铅印),服务社总干事沈致祥任社长兼发行人。1-13期由广东省饶平县黄冈印务局承印,后奉令停刊整顿。
  秋季
  △由一些美术爱好者组织的“燕石画社”成立,并举行美展。旋又因社员外出工作而停办。
  9月
  △霍乱在四都不少乡村广为流行。
  △29日,日机入侵县城,投弹1枚,死4人、伤1人。
  10月
  △徐际明受三青团省支团部委派,于沈公书院设立诏安分团筹备处”,他自任主任干事,大量发展组织,以乡为单位分设区队开展活动。诏安分团筹备处还统辖云、东、平三县的“区队联合办事处”。并于11月15日复刊《青年正报》,仍交黄冈印务局承印,由徐际明任社长兼发行人。但只出一期,又因日寇侵汕,黄冈印务局疏散而停刊。
  11月
  △在闽西南经济工作总队打开闽南局势后,云和诏不少革命基点村工作都得到了恢复。县委领导班子重新配备,改特派员制为书记制,陈文平为书记,张火瑞、沈万伍为委员。
  △国民政府军委第一军风纪巡察团主任委员张贞率队入诏巡视。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
  △国民党县政府成立“诏安县文献委员会”,吴名世任主任委员,附设于民教馆。
  △年初,诏安县国民兵团又恢复建制,县政府军事科业务并入团部。县长兼团长,周祯任副团长。
  1月
  △城区3个镇公所合并,署称中山镇。
  △国民党发动青年从军。县先后有100多名三青团员报名,由徐际明带往上杭入伍。
  △13日夜,县国民兵团少校团副龙吟被人暗杀。
  2月
  △《青年正报》9日复刊第15期,改由涂士杰任社长,张学颜任发行人,交诏安青年服务公司承印,10日,社长一职改由沈步青担任,至1948年下半年又调整沈恩泰任社长,沈步青任发行人,一直到1949年诏安解放前夕停刊。
  春季
  △各区乡的经征处撤销,改设“城区征收处”和四都、太平2征收分处。
  △县电信局改称电信代办处,业务归云霄电信局管辖。
  △中共闽南政保队在乌山成立,卢炎任队长,特委书记卢叨兼政委,原云和诏县委组建的2个武装班并入。
  2月
  △原设立的诏安县公共体育场办事处撤销,业务归民教馆办理。
  4月
  △据传,县长江连钦因“龙吟案”涉嫌被免职,缺由朱国耀(平和人)接。
  6月
  △县长朱国耀在侦查捕获暗杀龙吟凶手后即行离职,缺由钟日兴(武平人)接。
  △县政府整顿乡镇政权,建立中山、奇湖、官陂3个镇和遵化、梅林、碧湖、梅中、白洋、东湖、思政、岩溪、霞葛、秀篆10个乡。
  △县党部在13个乡(镇)中普遍增设“行动小组”,专门对付“异党活动”。
  秋季
  △三青团诏安分团“筹备处”改称“干事会”,徐际明任主任,下设书记,仍辖平和、云霄、东山等县“办事处”。还通过整顿扩大区分队组织,除在中山镇和白洋、梅中、四都、东峤、西潭、东湖、梅洲、仕江等地区建立区队外,还建立县政府区队、司法直属分队、警察直属分队、靖师直属分队(成员是靖师的诏安籍学生三青团员)。
  8月
  △闽南政保队武装袭击国民党驻公田、李仔坪联防武装。
  △由县民教馆主办的一次全县美术展览开幕。
  △霍乱蔓延到溪东一带乡村。
  △6日,日机入侵城区,投弹1枚,死1人。
  9月
  △农历八月初八,发生特大风水灾害,城内水淹,街道成河,低洼处水深及檐。东溪沙前埕岸崩决,后园村淹死17人、伤数百人,倒房340多间,村中被洪水冲成一个约5千多平方米宽、8-9米深的大水潭。林家洋3千多亩土地尽遭沙压。这次洪水,殃及全县,特别是仕江、岸屿、港头、下洋等低水地带,更是一片汪洋,农作物受害严重。沿海地区的高坑、林头、山后、西张、港口,由于海潮暴涨,盐埕海岸决口多处。
  △官陂、霞葛一带山区发生兽患。据目击者云,该兽形状类犬,但头大身长尾粗,捕人时常双前足直立,似人跑路,群众管它叫“人熊”。为害数月后不知去向。
  △28日,日机入侵城区,投弹1枚,死1人。
  10月
  △县内连续发生拐骗贩卖幼女事件,闹得人心惶惶。
  11月
  △国民党闽南当局在公田设置“云和诏联防办事处”,派原云霄县自卫中队长张建雄担任主任(少校),配备1连兵力,又调专区自卫大队第2中队、诏安自卫第1中队进驻诏安官陂;调平和自卫第1中队进驻平和大溪;调云霄自卫第1中队进驻云霄水晶坪,互成犄角,统归张建雄指挥,象一把尖刀插入乌山腹地。
  12月
  △地方士绅发动组织“新社会建设委员会”,址在西门王氏祖祠,张冠雄任会长,向群众、商户筹款募捐修建文庙。
  1945年(民国34年,乙酉)
  春季
  △国民党县政府原设置的“征收处”改称“税捐征收处”。
  △由一些归国华侨发起组织的“诏安县华侨协会”成立,址设城内郑厝祠。
  △天花在西北山区流行。
  2月
  △为发展山区教育的需要,上级指示诏安中学在官陂附设简易师范班,主要招收山区学生,学制四年。经过一番筹备,简师班于秋季开学。
  3月
  △中共闽南政保队改编为王涛支队第4大队,于3月24-25日攻打本县马洋、火畲反动地主。
  4月
  △国民党驻公田的“云和诏联防办事处”联防队,由革命叛徒吴猪母带路包围王涛支队驻地桃仔寮,激战一天,最后败退。
  7月
  △17日,日伪军06师团在厦门挫败后,残部溃逃窜入我县境。17-19日,先后在梅洲、四都、东峤、田美、上湖、田朴、后广、公子店、院前、菜园埔以至林家一带乡村骚扰,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群众被杀死16人,杀伤13人。
  △19日下午,日伪军窜入县城洗劫。到处奸淫妇女,还纵火烧毁民房多间。
  △20日,日伪军仓皇撤逃,在窜向饶平黄冈途中,又骚扰西鞍、新寨、双港等乡村肆行掳掠,打死群众3人。仕江村群众沈竹龙等5人,动于民族义愤,联手起来拦路截击日伪军,缴获短枪2支、战马一匹和行李12件。
  △21日,窜到官陂禾仓岽的日伪军一连,在官陂遭受群众截击,全部投诚。
  秋季
  △山区晚稻螟害严重。
  △霍乱流行。
  8月
  △三青团诏安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三青团诏安分团正式成立,徐际明任干事长。分团内增设“肃奸队”和“秘密区队”,由徐际明、沈步青担任正副区队长。
  △云和诏县委经过慎密的侦察和部署,于农历七月初的一个下半夜,乌山武装力量对国民党驻公田的云和诏联防办事处发起突然进攻,一举包围了“办事处”,击毙少校主任张建雄,并生俘他属下的官兵百余名。
  △14日,县各界人民集会欢呼日本无条件投降,庆祝全民抗战胜利。国民党县党部在许氏大宗前广场临时搭盖,聘请潮汕潮剧名班“老源正”献演7天,以示庆祝。以后又聘请“老一枝香”献演5天,并进一步向丹诏小学借用文庙校舍,建成临时固定戏院。
  9月
  △国民党县政府原设的兵役机构并入国民兵团,设置征募股。
  △云诏公路、诏黄公路2干线和诏和公路支线复修,汽车时走时停。
  △15日,国民党县政府于良峰山麓竖立的“抗战阵亡军民纪念碑”落成,并举行凭吊活动。由县长钟日兴撰文、秘书主任李如东书丹勒石的“抗战纪迹碑”,同时竖在分水关顶。
  冬季
  △中共云和诏县委各路工作团配合王涛支队第四大队,在云霄、平和与我县的溪东美营、上官陂一带袭击国民党粮仓,并开仓赈济群众。
  12月
  △国民党县政府执行上级指示,宣布停止征兵一年。
  (待续)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慕辉
责任者
许沙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