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忆供销系统茶叶收购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3179
颗粒名称: 漫忆供销系统茶叶收购工作
分类号: S571.1
页数: 2
页码: 386-3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茶叶生产的发展历程,从茶叶种植、茶树品种资源、茶叶收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诏安县 茶叶 收购工作

内容

我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全县有10多万亩山坡地适宜种植茶叶,茶树品种资源也比较丰富。在国家计划经济时期,茶农生产的茶叶,都由供销合作社经营收购。
  我县的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从山区到沿海,几乎各乡镇,各村庄都有茶园。1950年全县只有3百多亩茶园,而今种茶面积已扩大到3万多亩,茶叶生产已成为我县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为了适应茶叶生产的发展,县在1956年设立第一个茶叶收购站,地点在秀篆牛角圩,每年收购茶叶约2百多担。到1970年,又先后在官陂、红星、太平、城关、四都等地设站,分别负责各产区的茶叶收购工作。1981年县供销社成立茶叶公司统辖各站,主持全县茶叶收购业务。当时收购工作做得比较细致。
  一、收购前的准备
  1、召开茶叶收购工作会议。每年在元月份前由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召开全县性的茶叶收购工作会议,参加对象有各社场(即各乡、镇)的分管领导,各村茶场的负责人和技术员,各茶叶收购站全体人员,县茶叶公司部份人员、县社领导和主管茶叶干部、技术人员,以及县农业局、农业银行、工商行、税务局等有关部门代表。由县人民政府布置当年收购任务,表彰去年完成任务好的单位或个人,和协调处理各有关部门收购茶叶工作。
  2、发放茶叶预购定金。在二月中旬左右(约立春季节),由收购站根据各村茶场的茶叶产量(一般按其茶叶生产任务)发放收购价格的30%作为预购定金。这些定金,既是约定的预购款,又可以给各茶场解决生产上急需资金的困难。
  3、培训采制茶叶技术人员。我县属乌龙茶区,系半发酵茶叶,历来沿习安溪制法,并综合了红茶与绿茶的初制技术,技术性较强。因此,收购部门在春茶采摘前,举办茶叶采制人员的技术培训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培训经费,全部由茶叶收购部门负责,各茶场只派技术员参加。通过培训,提高各茶场的制茶技术,这对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各茶场交售茶叶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二、收购工作
  1、根据乌龙茶的特点,在茶叶的收购过程中,首先是评等定级,然后根据所定等级,按级论价。评茶方法一般都用“开汤审评法”:各茶场送茶、运茶到收购站后,即按其标签等级,各取出茶叶半两左右,分别冲泡,倒入若干茶杯,由收购站的评茶员和各茶场技术人员,共同审评。根据开汤后茶叶的色、香、味,并参照外形条索松紧粗细,双方共同讨论后,评定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茶叶,然后再按等级计算价格,付款给交售单位。茶叶收购款,都是货到款即付清,从不拖欠。各茶场对收购款能立即兑现,都很满意。
  2、茶叶收购站每天收购后,立即包装入茶叶专用袋,每袋50市斤,贴上标签,写明茶叶品种(如梅占、毛蟹、黄旦、奇兰、八仙等),在3天内专车运送漳州茶厂,由他们精制成“一枝春”或“龙珠茶”,销售给包括东南亚各个国家在内的广大饮茶区。
  县供销合作社在国家计划经济时期,依靠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搞好茶叶收购工作,积极为各产茶区的茶场、茶农做好产前、产后的服务工作,大大促进了诏安茶叶生产发展。如1956年全县茶叶收购2万4千5百斤,1976年收购数跃至53万2千斤,1986年更增长到85万6千4百斤,发展之快,出人意料,出现了如汀洋茶场、大布茶场、梅州茶场、潭光茶场等颇具规模的茶场,每年生产出许多“八仙”、“黄旦”等优质名茶,畅销国内外市场,不但满足饮茶区需要,而且为我县茶农和税收增加了大量收入。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三册:第十二至十六期》

本书记述了诏安一中校庆、教育发展历程、文化活动、人物事迹以及地方历史事件的文章,包括校庆活动的回顾、抗战时期诏安学生的学籍管理、运动会的经历、教师的教诲、文化活动的开展、社会文化工作以及一些地方史事的追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纯良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