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17条
析出资源
15条
图表
7条
人物
170条
事件
98条
地名
26条
专题
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石城县” 相关
共 317 条 1 / 22
1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自隋开皇十三年(593)设石城场后,始有行政建制。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场为县,至1985年,已有1032年历史。 县内为丘陵山区,地表资源丰富。琴江水系沿岸山间小盆地密布,山坡草地面积大,加之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有利农、林、...
2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建县前,隶属多次变更,先属于都,后属揭阳,继而属陂阳。建县后,隶属、区划变化以苏区以来较为频繁,今择要记述,以明梗概。
3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县地处江西东南,赣州地区东北,武夷山脉中段西侧。境内群山环绕,峰峦重叠,中部及西部丘陵起伏,谷地穿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利于农、林业的发展。
4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为多山丘陵地区,地表资源比较丰富。地下资源种类虽多,但藏量极少,多数品位亦低,尤缺能源矿藏,这是妨碍县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建县,先后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等历史时期,至今千余年。封建王朝时期,政局多次治乱交替,日渐昏暗僵化。民国时政局动乱、社会骚然。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除“文化大革命”一度动乱外,其余时间均保持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保证了经济、文化...
6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江西省封建王朝时期,县署为国家基层政权机构,同时又是一县最高权力机构。民国时政权机构下伸至区、乡,政府为行政机构,总揽政权。苏区时期,政权机构为工农兵代表大会和苏维埃政府,解放后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苏维埃政府和人民政府在中共石城县委领...
7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县计划管理机构情况。
8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县统计部门概况说明。
9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地域偏僻,自元迄清,在封建统治下,百姓贫穷,人民多次起义反抗,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达8次之多。清代吴万乾、吴八十等相继领导的田兵起义延续85年之久,最终迫使当局作出某些让步。 境内山高林密,可作军事迂回缓冲之地。太平军曾十数次转战于石城...
10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宋建炎四年(1130),宁都李敦仁拥农军数万,占据宁都、石城、庐陵、临川、建昌、邵武诸州县。石城系敦仁之主要据点,由其弟李世昌驻守。时陈皓任石城县尉,拒不投降,寻机逃长汀,募得兵丁数百,并集乡丁数千,又约会宁都下河巡检刘仪发兵,合力攻石城,...
11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县际大道东大道两条。一条自县城南门经大畲至站岭脑,25华里,通福建宁化。另一条自县城北门经沔坊至堑头,55华里,通宁化。
12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自建县以来,教育事业曾经几度兴衰。北宋温革创柏林讲学堂于岩岭深山之中,名噪一时,为教育崛起的象征。两宋300余年,登进士者达14人,南宋巫双瑞探花及第。元明多战事,人口锐减、教育中落,然永乐以后逐渐复兴。至清朝,文人辈出,再度称盛,明、...
13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卫生医疗事业起源久远,早在宋代即研制出“三黄丸”用以治病。在封建王朝时期,不少文人士子立志行医,故民间医师代不乏人。明清时陈在镗、赖裕光、李乔与,都是一时颇有名气者;民国时廖鼎新,不仅医技较高,且有丰富的医学著述传世。然因石城经济向来比...
14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石城人民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如岁时祝祭、婚丧喜庆、男女服饰等传统风俗,均带有浓厚的赣南客家特色。其主体倾向是健康的,但也有不少带有较浓厚的封建色彩乃至迷信色彩。解放后,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提倡,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
15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 类型: 正文
栽禾第一个下田栽禾的人应是栽禾能手,始栽称为“起莳”或“破莳”,余者依次下田。如两边均已超前,则中间的人称为“坐瑯珰轿”,并要主动“让位”。如增(减)了禾行,称之为“抖禾卵”。60年代后,栽禾前要先行牵绳打格,格内栽固定株数(横行),人人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