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石城縣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720020210001645 |
颗粒名称: | 第三十二章 教育 |
分类号: | G527.56 |
页数: | 27 |
摘要: | 石城自建县以来,教育事业曾经几度兴衰。北宋温革创柏林讲学堂于岩岭深山之中,名噪一时,为教育崛起的象征。两宋300余年,登进士者达14人,南宋巫双瑞探花及第。元明多战事,人口锐减、教育中落,然永乐以后逐渐复兴。至清朝,文人辈出,再度称盛,明、清两朝计登进士者9人,中文举者69人,中武举者25人,福村刘寅中式解元,清末翰林黄大壎,率学者数十人赴日本考察,返国后回江西创办学堂,开一代新学之先河。民国时时局不宁,县内教育发展较慢,有识之士多外出求学。解放以来,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六年仍称劝学所,十四年改为教育局。民国二十四年后,学校增加,上级拨给部分教育经费与义务教育、国民教育补助款。 |
关键词: | 教育事业 石城县 |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