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3202 条
中图分类法
全部
3202 条
B 哲学、宗教
33条
C 社会科学总论
58条
D 政治、法律
541条
E 军事
107条
F 经济
865条
G 文体、科学、教育
176条
H 语言、文字
16条
I 文学
94条
J 艺术
26条
K 历史、地理
570条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60条
Q 生物科学
4条
R 医药、卫生
65条
S 农业科学
121条
T 工业技术
177条
U 交通运输
8条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46条
Z 综合性图书
4条
颗粒列表
共 3202 条
188
/
21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中图分类
颗粒类型
2806
卷三十 民族宗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卷记述永昌县民族宗教概括了汉族、历史概况、少数民族、佛教、喇嘛教、道教、伊斯兰教。
2807
第一章 民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永昌县民族情况介绍了历史概况、汉族、少数民族。
2808
第一节 历史概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永昌县是多民族地区,共有13个民族,其中:汉族20.01万人,回族529人,满族174人,藏族57人,蒙古族26人,土族32人,壮族20人,布依族、侗族、族、保安族各1人,东乡族3人,裕固族7人,各少数民族共852人。
2809
第二节 汉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永昌县地当时为河西走廊的番和等四县地,汉民族有了一定的发展。使汉民族在永昌县地逐步形成一个人数较多的民族。
2810
第三节 少数民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永昌县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藏族、土族、蒙古族等。
2811
第二章 宗教信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佛道是永昌汉族人民传统的宗教信仰。蒙古族、藏族信仰喇嘛教(也称藏传佛教),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传入永昌较晚,分布不广。
2812
第一节 佛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永昌县佛教据称最初由秦汉之际居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族传播东渐,此后,中亚和西域高僧不断地经过河西到内地传教。
2813
第二节 喇嘛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永昌的喇嘛教属格鲁派,俗称黄教,是永昌蒙古族、藏族群众信仰之宗教。原属永昌所辖沙沟寺藏语叫“格尔旦大吉郎”,是活佛罗法台所管辖的二十八寺之一,也是永昌藏族、蒙古族的宗教活动中心。
2814
第三节 道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道教,约于两汉时随汉族迁徙而传入河西走廊,明、清两朝盛行永昌。
2815
第四节 伊斯兰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伊斯兰教为回、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所信仰。明初,永昌已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
2816
第五节 天主教 基督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同信耶稣为“救世主”。基督教又称耶稣教(指新教),民国时期传入河西。
2817
卷三十一 风俗、方言、人民生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永昌民间方言、礼节、信仰和风俗习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西汉时,汉民族始移居河西,佛、道宗教和儒家礼教传于永昌,形成了与我国北方大同小异的岁时节令和婚丧习俗。这和地理与陕西靠近,历史上同一行政隶属以及秦商客居永昌有关。人民勤劳慷慨,尚武少文...
2818
第一章 风俗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风俗的发展情况,包括衣食住行、生育、婚嫁、殡葬等风俗情况。
2819
第一节 衣食住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衣食住行的风俗情况。
2820
第二节 生育 婚嫁 殡葬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生育、婚嫁、殡葬的风俗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