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史概况
分类号: C95
页数: 2
页码: 979-980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是多民族地区,共有13个民族,其中:汉族20.01万人,回族529人,满族174人,藏族57人,蒙古族26人,土族32人,壮族20人,布依族、侗族、族、保安族各1人,东乡族3人,裕固族7人,各少数民族共852人。
关键词: 永昌县 民族 历史概况

内容

永昌县是多民族地区。商周时期,居西戎,秦时居月支乌孙诸族,到西汉驱逐匈奴后,始迁汉民族于河西走廊地区,开发农业。魏、晋时由鲜卑、氐、羌族杂居,唐时为吐蕃割据。宋时没于党项羌建立的西夏政权。元时,被蒙古族统一。明时再次大量移汉族充边。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各自创造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友爱,和睦相处。1950年全县境内有回、藏、满等少数民族98户,507人,以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行政区域的变动,民族结构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1980年,在成立金昌市前全县共有14个民族,总人口29.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3个,1362人(内包括8个少数民族成员66人),主要分布在城关镇,河西堡等六个人民公社和驻县内的十一个省管、市管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这些少数民族是:回族、满族、蒙古族、土族、藏族,属少数民族成员的侗族、布依族、彝族、白族、裕固族、朝鲜族、东乡族、壮族。这些少数民族成员是随省、市管的厂矿企业职工调入的。
  1981年金昌市成立后,(也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共有13个民族,其中:汉族20.01万人,回族529人,满族174人,藏族57人,蒙古族26人,土族32人,壮族20人,布依族、侗族、族、保安族各1人,东乡族3人,裕固族7人,各少数民族共852人。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全县共有15个民族,其中:汉族226593人,蒙古族29人,回族519人,藏族103人,壮族10人,布依族2人,满族206人,土族63人,裕固族20人,东乡族18人,维吾尔族1人,苗族4人,朝鲜族4人,锡伯族1人,哈萨克族1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