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天主教 基督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1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天主教 基督教
分类号: B97
页数: 1
页码: 985
摘要: 本节记述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同信耶稣为“救世主”。基督教又称耶稣教(指新教),民国时期传入河西。
关键词: 永昌县 宗教 基督教

内容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同信耶稣为“救世主”。清康熙十七年,传入永昌县的永宁堡,民国十年(1921)前后,传入董家堡。民国二十一年(1932)县城驴市街的兴泰洋行改为天主教堂。抗日战争时期,在九坝、永宁堡、董家堡和县城有教堂4处。其中,董家堡和县城的天主教堂有外国藉神甫2人,修女6人,贞女1人,教徒90人。县城的天主教堂办西医诊疗所一处,由修女兼大夫。县城虽有天主教堂,附近群众没有信教的。抗日战争时期,外国籍神甫(德国人)集中在武威,不许到外地活动。1950年,宗教界开展“三自革新”活动(自传、自治、自养),外国籍神甫回国,中国神甫刘文章、段福雨主持过一段时间的教务,共有教徒255人。1958年冬教堂封闭,同时拆毁永宁堡教堂。1966年拆毁下汤沟村(原董家堡)教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董家堡、永宁堡和九坝三处恢复了宗教活动,各推选会长一人主持教务,共有教徒163人。1988年,原天主教房产按政策全部得到落实。1987年成立三个管理小组,由会长负责。至1990年教徒发展到281人。
  基督教又称耶稣教(指新教),民国时期传入河西。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永昌旧县政府门南侧成立“耶稣家庭”,有教徒11人。1950年传教人员陆续离去。1960年以后,来永昌的外省籍职工中有基督教徒,1980年以后,全县有教徒24人,在家庭内活动。1987年成立管理小组1个,1990年教徒增加到174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