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50条
析出资源
282条
图表
168条

检索条件

共 450 条 1 / 30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书名页
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出版说明
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前言
5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目次
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节日风俗,是由唐代鼎盛时期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脱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的特性,才成为真正的佳节良俗。肃州沿袭了这一传统,节日气氛欢快喜庆,内容丰富多彩,许多随时代进步而增加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内容,成为时尚流行开来,一直延续发展,...
7
过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本段文字介绍了肃州春节的叫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还介绍了关于春节起源的几种说法,以及肃州农村过节的时间段等。
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民俗节日中祭灶、扫尘、吃灶糖、开始准备过春节的日子。
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春节前半月,即腊月中旬,肃州人一般就已开始春节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家家户户必须做一次大扫除,名曰“扫房”、“扫舍”。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肃州人叫“打房”。在春节前扫尘,由来已久。
1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大年三十,家家门前贴上对联、门神后,就在堂屋、厨房、院子里设供桌,献糕点、摆佳肴,置香炉、点蜡烛,祭祀祖先及家中常祀之神。其中,首先是祭“醋碳神”,也叫“打醋碳”。
1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人过年,除夕天黑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上、墙壁上、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人家还喜欢在大门口,贴一个大大的“倒福”,且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1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每逢春节,肃州人盛行在室内贴年画,以驱凶迎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最早的名称为“门画”;因一年一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故称“年画”,俗称“喜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1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贴门神,是肃州人春节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门神是民间广受信仰的神祀之一,内容丰富,张贴、祭祀简便,在肃州民间非常普遍。门神,最初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叫“桃符”,又称“桃版。古人认为,桃木为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用桃作厌胜...
1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按照传统习俗,大年三十,为增加喜庆气氛,家家户户都要在街门、屋门贴上新的大红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祥和、圆满的除夕之夜,迎来新的一年。春联,亦名门对、春帖、对联、对子、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15
除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除夕,是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大多在腊月三十,又称为大年三十,与大年初一首尾相连。因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晚上叫“除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