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福字
肃州人过年,除夕天黑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上、墙壁上、窗户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人家还喜欢在大门口,贴一个大大的“倒福”,且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春节门上贴福字,由来已久。据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可谓历史悠久。
“福”字是汉字中最古老的文字贴福字之一。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祗;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相传,当年姜子牙封神时,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因此,“福”字就成了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关于倒贴“福”字的习俗,有许多传说。其一说,来自马皇后。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带马皇后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立时大怒,即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其二说,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家丁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伙计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出来看到,火冒三丈,大管家急中生智,巧言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了,乃吉庆之兆”。恭亲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恭亲王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家丁。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
其实,在传统文化中,“福”字倒贴是很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乱倒贴。俗话说“破五之前不扫地,垃圾藏在筒子里”O就是说,正月初五之前,是不能除尘和倒垃圾的,那样会把“福气倒光”。所以,通常在有垃圾桶或水缸的地方倒贴福字,这样就冲淡了把“福”倒出去,以避讳“倒霉”。而在大门口贴福字,一般是寓意“开门迎福”,财源广进,福来八方。所以,“福”字在大门口一般是不能倒贴的。即使从字面说,“倒”字其中的一个含义,就是向外“倒”的意思。那么,在大门口倒贴“福”字,从表面看,就意味着将“福”倒出去了。
“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类小“福”字。根据“福”字的大小,该贴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定的讲究。
“倒福”斗方,要坐北朝南贴在门厅的正前方,这叫做“福入厅堂”,但一家只能贴一个,如果贴多了,叫做“重蹈覆辙”,不吉利;正福也是斗方,一家也只能贴一个,须座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门福必须是正福,不能倒贴在大门外。因倒“福”有把“福”倒出去之意,有让一家人流年不顺的感觉。还有一说,是谁家的“福”倒贴门口,是不让人进门。所以,门福必须要正福。另外还有抬头福,旺财福等都要各归其类。
贴福字的时间,在年三十的下午,太阳尚未落下之前。且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