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房子
春节前半月,即腊月中旬,肃州人一般就已开始春节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家家户户必须做一次大扫除,名曰“扫房”、“扫舍”。
因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民间要祭灶,此后就陆续开始采购肉食、蔬菜、糖果、烟酒、礼品等过年用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农家多杀猪宰羊,烧馍馍、捞油果、洗澡理发,准备敬神用的供品及对联、门神等物品,忙个不停。直到年三十日晚上,各家香火明烛,迎回灶神,敬奉家神,正式过年。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肃州人叫“打房”。在春节前扫尘,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谚曰“腊月不扫尘,晦气不出门”。每逢春节来临,肃州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还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它像影子一样,与人形影不离。三尸神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玉帝就以为,人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帝大怒,降旨凡怨忿诸神、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并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有记号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都做上记号,好来个斩尽杀绝。幸好被灶君发觉,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合计,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干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于是,大家遵照瞩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宅院打扫得的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儿净、灯火辉煌,人们正在欢度春节。王灵官只好赶回天庭,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帝。玉帝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扫房子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人间这次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民间扫尘总是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所以,才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升天,去向玉帝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行或恶迹。所以,肃州人是在“送灶神”之前,就开始了大扫除。
由于过去农村缺乏经常的卫生习惯,平日农活又忙,很少大扫除。为此,这天一大早,各家各户男女老幼,一齐动手,洒扫庭院、翻箱倒柜清洁器具、拆洗衣物、窗帘、门帘等。庭院的里里外外,屋子的犄角旮旯,家具摆设、杯盘器皿,该擦得擦、该扫得扫、该洗得洗,除旧布新,干干净净过大年。
因这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大扫除,有空闲的人家,则早已陆续开始清扫房屋、擦洗用品。专等腊月二十三才行动的,通常是家庭主妇们。她们先把屋里的家具用品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身裹围裙,手持绑在长杆上的鸡毛掸子或扫帚,从屋顶开始,自上而下,由里到外,将屋顶、墙壁打扫干净,再擦净门窗、桌椅、墙上字画,冲洗地面。忙碌多半天,人人灰头土脸,但屋里屋外,焕然一新。全家人心情舒畅地吃过晚饭,才开始打醋碳、清宅子。
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肃州人素有的传统习惯,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辞旧迎新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