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50条
析出资源
282条
图表
168条

检索条件

共 450 条 3 / 30
3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祥瑞之物,天地间和风化雨的主宰,素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之说。龙抬头,意味着天地交泰、云兴雨作,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又因古人以为龙为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不敢出来危害庄稼。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
3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较为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
3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肃州,按照习俗,清明扫墓时,人们要准备酒肉菜肴、果品、油饼、奠汤、纸钱以及烧纸用的柴草等物,由家长携家人来到墓地跪拜,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
3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乃是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辰的—个极为隆重的节日,亦名佛诞节,俗称“四月八”。这一天,也是肃州城乡善男信女亲往庙宇顶礼膜拜的日子。
3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是,端午节作为一个十分盛行、隆重的传统节日,其做米糕、包粽子的习俗,在传到本地后,则溶入了肃州人的生产特点、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形成了特有的端午文化和民风民俗。
3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端午节,肃州人除了吃粽子、米糕、喝雄黄酒、洒雄黄水外,尚有许多本地的习俗,其中“端午门上插柳”的习俗,至今不衰。
3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过去,每逢端午,肃州城乡的少女及年轻媳妇们把刁香囊、濯秀发作为一项友情社交活动,成为端午节一项最为吸引游人的习俗。
3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农历六月初六,为“天贶(kuang)节”,意思是上天赐赠的节日。在肃州民间又叫晒洗日、回娘家节、请姑姑节。
3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喜欢的日子。肃州民间的乞巧活动有的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则十分有趣。
4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已经来临。人们在喜获丰收的富足中,自然就想起了已经离世的亲人,于是,便把七月十五作为祭祀已故亲人的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又称中元节、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4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佳节,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4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人拜月习俗,祭月、赏月,祝愿团圆为主要内容。所以,这一日是家人团聚、探亲访友的日子。
4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中秋节,在肃州有许多的游戏活动,其中“玩花灯”就比较流行。
4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中秋过后,天气渐凉,人们感到秋之将尽,寒冬季节日益逼近,开始留意身边的景色,怀念远方的亲人,关心养生和老人的安康。于是,九九重阳便成了爱老敬老的节日。
4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 类型: 正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习俗,故又称为“登高节”。但“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有的呼朋唤友登高山、登高塔,喝菊花酒、插茱萸辟邪驱灾;有的则就近聚会宴饮、娱乐,吃“重阳糕”。在肃州,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法因地制宜,较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