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去踏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775
颗粒名称: 三月三去踏青
分类号: K892.1
页数: 4
页码: 79-82
摘要: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较为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三月三去踏青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较为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轩辕的诞辰日,故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之说,但已无据可考。
  据记载,先秦时,三月三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除了祭祀,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趋吉避凶,称之为“祓禊”。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因此时正当季节交替,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已经摇动,人们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以祈“除凶去垢”,四季健康平安。此后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三月三便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并逐渐演变为郊外踏青游春、青年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的节日。
  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说明三月三春游的习俗,唐宋时期已很盛行。因在这个节日里,未婚女子可以自行出游,与情人踏青相会;因又有神话传说,女蜗分阴阳、定姻缘,规定在上巳节男女可以自由相会、谈情说爱,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这一天,人们换上春衣,纷纷来到河畔池沼,以春水洗涤污垢,除去整个冬天积存于体内的病害,以保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尔后,青年男女便开始踏青幽会、泼水相戏、自由恋爱。因此,“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集中春游的自由快乐日。届时,除了已婚和家有丧事的人士,未婚男女都会参加官府或民间组织的“鹊桥会”。
  “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每年此日人们便到河边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一饮而尽,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顺流而下,候在下游的人们依次取出,剥而食之,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将红枣投入水中,依旧取而食之,叫“曲水浮绛枣”。这种习俗,至今在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还有流行。
  由于南北气候有别,春暖花开不能同步,各地的民间传统、风俗习惯、祭祀诉求也各有不同,“上巳节”并没有演变为朝廷统一的节日,只是因地制宜,逐渐成为人们亲近自然、贴近自然的一个节日。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上巳节”与“清明”祭祖比较靠近,除了少数地方还保留祭祀、踏青郊游庙会等活动外,春浴、春游、“鹊桥会”等习俗已不固定在“三月三”当日,而逐渐演变为整个春天里的活动。尤其是西北地区,春季咋暖还寒,只能随气温的升高和稳定来确定郊外活动事宜。于是,从“二月二”到“端午节”的整个春季里,人们都会在节假日里到郊外宴饮聚会、踏青游春,插柳赏花、放风筝。
  肃州人,已基本没有了过“上巳节”的意识,尤其是郊外“春浴”,因气候原因,到了“端午”时节,才会偶尔在公园、水库看到。因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只有个别较为讲究的人家,还保留有晚上在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的习俗。至于临水宴宾、郊游踏青则是酒泉人极为喜爱的活动。每年“二月二,龙抬头”刚过,北大河滩、田野里、新城区广场上展翅飞翔的风筝就开始争奇斗妍,吸引了大批的男女老幼前来游玩。而更多的人则会相邀到郊外、农村去游春、饮酒、玩乐。女人们则喜欢带着儿女,乘隙到野地里挖野菜、挑苜蓿、捋榆钱、摘桃花,拿回家中,慢慢享用。有的单位则借植树或参观等活动之机,集体组织到郊外开展一些带有民俗性、群众性、文化性的体育比赛、歌吟比赛或游戏类等娱乐活动,以舒展身心、增进友谊。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