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龙头吃龙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5774
颗粒名称: 剃龙头吃龙鳞
分类号: K892.1
页数: 4
页码: 76-79
摘要: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祥瑞之物,天地间和风化雨的主宰,素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之说。龙抬头,意味着天地交泰、云兴雨作,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又因古人以为龙为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不敢出来危害庄稼。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节日当天,民间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
关键词: 节日 风俗习惯 酒泉市

内容

剃龙头吃龙鳞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祥瑞之物,天地间和风化雨的主宰,素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之说。龙抬头,意味着天地交泰、云兴雨作,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又因古人以为龙为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不敢出来危害庄稼。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节日当天,民间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
  这些习俗,最早见于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些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肃州普通人家为取吉利,这一天的食品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龙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全家安康,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二月二,龙抬头,酒泉人喜欢剃龙头”。每逢这一天,城乡普遍流行“剃龙头”,家家理发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螟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
  秉承礼教的人家,依照旧俗,要在二月二这天为儿童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因为二月初三为主宰功名之神文昌的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要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儿童在二月二行了开笔礼,就正式走上了求取功名的道路。
  此外,就是吃煎饼。民谣“二月二,雨水流,摊的煎饼搭墙头”。每逢二月二,无论贫富,家家户户都要摊煎饼,说是要替女蜗娘娘补天,不要下太多的雨水,造成洪涝灾害。比较富裕的人家还要吃春饼,叫“吃龙鳞”,做法、吃法与煎饼大同小异,非常形象。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卤鸡、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儿种家常凉菜或小炒,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
  届时,无论煎饼、春饼,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煎饼、春饼放在盘子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肃州文史第十八辑 民俗文化专辑》

酒泉市关于民俗文化的文史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