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45条
析出资源
135条
图表
110条

检索条件

共 245 条 9 / 17
121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山海经》中,“汜水”没有脱离开昆仑,没有脱离开“河水”“漾水”“赤水”“蛇谷”“黑水”“丑涂之水”“帝之下都”“海”“汜天之山”等名词,一旦离开了这些名词就离开了这些地方,离开了这些地理条件,就形不成汜水,也无从考证。
122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山海经》中关于五色水的记载、五色水考辨等。
123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五色水”是古昆仑的一大特征。既然是一大特征,就要考证出“五色水”究竟为何物。《山海经》中并无“五色水”一词,只是在《西山经》“峚(mí)山”中这样说:“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花而赤实,其味如饴(yí),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
124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在古昆仑周围有一个特殊的地理现象,即《山海经》之“五色乃清”。五色之一的“赤土”层或上或下又有黄土、青土、黑土、白土,青土“青”得出奇,黑土“黑”得出奇,红土“红”得发紫,部分地区的层系中零星有一点白土如白色粉笔。这出奇的五色土,从层系中可...
125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概括了诸典籍对“烛龙”的描述及解释、试解“烛龙”之地望、“烛龙”是不是“北极光”?、《海内经》“章尾山烛龙”析等。
126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何新《诸神的起源》说:“所谓‘烛龙’并不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物,而是北极圈附近的一种自然现象——极光。极光是在电离层上面所发生的电磁的光学现象。只在南北两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才能看到。在北方的叫北极光,在南方的叫南极光。北极光出现的次数比南极光...
127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人们都说“昆仑”难解,其实《山海经》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令人费解的,“烛龙”亦不例外。《山海经》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章尾山烛龙;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是烛九阴,是谓烛龙。”虽分述在《海内经》和《海外北经》中,但所言是同一个概念。其理由...
128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山海经》是最早记载的“烛龙”典籍,《山海经》的核心内容是“昆仑”。屈原《天问》“烛龙何照”?是在问及“昆仑悬圃”“增城九重”“四方之门”“西北辟启”之后发问的,充分说明这个“烛龙”就在昆仑而不是“北极”。其他典籍之“烛龙”仍是源出于《山海...
129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海内经》曰:“章尾山烛龙: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直目正乘。”“钟山”“西北海”和“赤水”就是给“章尾山”定出坐标的前提。“钟山”就是昆仑。“赤水”源出昆仑,“赤水”和“昆仑”皆在“西北海”之西北方...
130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山海经·海外南经》曰:“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毕沅注云:“《淮南子·地形训》有三头民,高诱注云:身有三头也。”《吕氏春秋》云:“(禹西至)三面之乡。”
131
附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研究伏羲文化的一点思考的研究。
132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伏羲文化的研究,多年来已取得了不少成果。我这里从外围的角度谈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第一,人们常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我的理解,所谓“人文始祖”,是说伏羲把人类带到了文明的大门。所以,“伏羲时代”到底是“文明时代”还是“野蛮时代”,就是...
133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正文
本篇记录了伏羲文化渊源考辨编写的主要参考文献。
134
后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后记
135
封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 类型: 封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