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三首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655
颗粒名称: 第二十七章 三首国
分类号: K210.7
页数: 3
页码: 237-239
摘要: 《山海经·海外南经》曰:“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毕沅注云:“《淮南子·地形训》有三头民,高诱注云:身有三头也。”《吕氏春秋》云:“(禹西至)三面之乡。”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历史探渊 三首国

内容

《山海经·海外南经》曰:“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毕沅注云:“《淮南子·地形训》有三头民,高诱注云:身有三头也。”《吕氏春秋》云:“(禹西至)三面之乡。”
   《海内西经》云:“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大荒西经》:“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毕沅注“三头人”云:“庄周曰:有三头人,递起递卧,以伺琅轩与玗琪子,谓此人也。”(图100、图101)
   《海外西经》云:“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大荒南经》云:“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shǔ)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海内北经》云:“戎,其为人,人首三角。”
   纵观《山海经》“一身三首”“一首而三身”“有人三身”“有人焉三面”“人首三角”“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等语,虽然分别载于不同的经文之中,词语也不尽一致,但其特有属性基本是一致的。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这在语法逻辑中是允许的。
   有资料显示盘古“三头六臂”,而礼县雷王乡梁集寨,任姓始祖神“庖爷”亦是“三头六臂”。“庖爷”“三头六臂”,只是对具有非凡的、超人的本领的一种赞颂,并非果如其言。《山海经》所言亦然。但庄周之言一语道破天机。曰:“有三头人,递起递卧,以伺琅玕与玗琪子,”“服常树”与“琅玕树”,应当就是指“建木”“天齐”。“三头人”应当就是指“伏羲”或其后裔。“递起递卧”尚是指测日月星辰之行次的工作状态。“递卧”时瞄准,“递起”时记录或调整仪器,改变方位。“玗琪子”应当是测量所用之精密仪器。《尚书·尧典》:“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传曰:“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汉书》注:“衡,谓浑天仪。”《周语》:“以诸侯朝于衡雝。”此“雝”当指西汉水界内之古昆仑地无疑。此处言及“伏羲”之名,因源于《海内经》“九丘建木……太皞之爰过,黄帝所为”。“四隅皆达”,指具备了“四隅”的古昆仑,也只有古昆仑才可“四隅皆达”。“三面之人不死”,非指万寿无疆,而是指事业永存、后继有人。“不死”之说《山海经》中屡见不鲜,如《大荒南经》有“不死国”,《海外南经》有“不死民”,《海内经》有“不死山”,《海内西经》有“开明北不死树”等。《吕氏春秋》“(禹西至)三面之乡”,是指大禹治水时的“嶓冢导漾”之事。
   关于“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一文,应当与《大荒西经》“常阳山”结合起来,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据“日月所入”推断,“常阳之山”是上古测量日出日落之地的其中的一个地方。因“常阳山”又称“常羊山”,故《淮南子》中有“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句。

知识出处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伏羲文化渊源考辨》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本书共分二十七章,包括:八卦与六十四卦,关于《山海经》的若干问题,关于《水经注》的若干问题,昆仑,悬圃,流沙,开明兽,雷泽,华胥与西王母、雨师妾,嶓冢山,崦嵫山,梁集寨庙堂寺,西王母,天地之中,盘古之谜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