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74条
析出资源
87条
图表
187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274 条 4 / 19
46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版权页
版权页
47
封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封底
封底
48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昊十九出身于陶瓷世家,数代均以制瓷为生。虽家境清贫,却能以廉洁自律,不图钱利。他为人正直,聪敏好学,工诗文,善绘画,毕生致力于陶瓷,所烧造的瓷器都很精美,件件皆为佳品。
49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较全面地记述我国固有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成就的科技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有专写陶瓷烧造的《陶埏》,有专述《白瓷》并附《青瓷》一节,插有5幅有关瓷器烧造的绘图。这些文图都与景德镇瓷器有关,是景德镇陶瓷文化...
50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明代有个“崔公窑”,曾称绝一时,号称民窑之冠。本来瓷器烧造的窑场,都是民间私人主办的。自从有了皇朝兴办的窑场,专事御器的烧造以后,就有了官窑,因而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到了明代,御窑厂建立之后,官窑、民窑之分就更为明显了。景德镇御窑厂专管烧造...
51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明代,在景德镇诸多民窑中,出现了不少技艺精湛的制瓷能手。其中有个名叫周丹泉的匠师,他烧造的仿古瓷器,形象非常逼真,充分显示了他的制作精巧。
52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中国最早的雕塑是原始社会的陶制动物和商代的青铜装饰器皿,形象直接取材于生活。到了秦代,雕塑有突破性的发展,出土的兵马俑即是物证。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出现了瓷俑,北方多见于少数民族形象的陶俑。隋唐时,陶俑的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
53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中国的瓷器,曾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文化的窗户”。而中国陶瓷贸易的路线也被称做“陶瓷之路”。
54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早在17世纪,景德镇的瓷器就传到法国,并为路易王朝宫廷所欣赏和收藏。
55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三闾庙是景德镇有名的文物古迹保护点之一。这里有明清时的古街和码头,在历史上曾经繁荣一时。现时虽然已不见昔日的热闹场面,但因该处有古时文物遗址,故仍然是个吸引游人前往观赏的胜地。
56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五月,清军攻占了北京,腐朽的明王朝宣告灭亡。当时清王朝还发布了一个奇怪的诏令,就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强迫汉人剃发蓄辫,并限在十天内完成。这个诏令一下,更加激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纷纷起来反抗。于是反压迫...
57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御窑厂存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它对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有深重的影响,对促进景德镇瓷器烧造技术的提高和陶瓷内外贸易的发展都起过很重要的作用,是陶瓷文化不可缺少的篇章。
58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臧窑以颜色釉为主,其实这只是一部分产品。而青花、五彩、素三彩等也都有一些精巧的产品。当然,在封建社会里,窑器以帝王年号或以督陶官姓氏为名,乃是一种表明时间观念与御窑或官窑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事实上,这些精美窑器的烧制,无一不是景德镇瓷器工匠所...
59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有个出名的地方,叫做王家洲。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这里曾发展为以瓷器为主的小贸易集市。第二,为争这样一块买卖地,曾多次发生过械斗,并惊动官府出面处理。第三,这里原来是一片竹林,叫竹林坦,又因为住了几家人,有房屋数间,...
60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 类型: 正文
景德镇市有不少古代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为它与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密切相关,与景德镇市农村人民的生存与生活的历史密切相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