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 瓷塑大佛名传海内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20
颗粒名称: 四五 瓷塑大佛名传海内外
分类号: G262.4
页数: 5
页码: 243-247
摘要: 中国最早的雕塑是原始社会的陶制动物和商代的青铜装饰器皿,形象直接取材于生活。到了秦代,雕塑有突破性的发展,出土的兵马俑即是物证。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出现了瓷俑,北方多见于少数民族形象的陶俑。隋唐时,陶俑的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最为著名。而雕塑的发展又逐步引进到瓷器烧造业,于是形成了陶瓷业的另一行业——陶瓷雕塑。
关键词: 陶瓷 陶雕

内容

中国最早的雕塑是原始社会的陶制动物和商代的青铜装饰器皿,形象直接取材于生活。到了秦代,雕塑有突破性的发展,出土的兵马俑即是物证。秦兵马俑以其个大(人高约1.85米,马高约1.5米)、量多(6000多个),形象表情丰富而著称于世。据报载,近年发现有彩色兵马俑,这是新的突破。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出现了瓷俑,北方多见于少数民族形象的陶俑。隋唐时,陶俑的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最为著名。此外墓陵石雕、汉画像石砖、石窟雕像、寺庙彩塑,都充分反映了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而雕塑的发展又逐步引进到瓷器烧造业,于是形成了陶瓷业的另一行业——陶瓷雕塑。
  景德镇的瓷器名扬海内外,瓷器雕塑也同样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和赞誉。但景德镇的雕塑瓷器始于何时呢?据志书上记载:“陈至德元年,大建宫殿于建康,诏新平以陶础贡。巧而弗坚。再制,不堪用,乃止。”这就是说,至迟在公元583年,景德镇已开始造雕塑瓷,而且进贡到皇宫,虽不堪用,但已经有了个好的开端了。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从另则文字记载中予以佐证。清人《南窑笔记》载:“隋大业中(公元605-618年)始作狮象大兽二座。”这些至现在虽无实物可证,但古人所作的文字记述,没有足够理由,亦无法予以否定。这是景德镇最早雕塑瓷制造的情况。
   到了宋代,已有专门为供奉而制作的观音佛像及其他作品(包括捏制镂雕等)。
  元代,瓷雕产量、品种增加,并有一些惊世佳作问世。如1955年曾在北京西城出土《影青观音》,高66厘米,头戴宝冠,身披袈裟,佩璎珞飘带,法相庄严,被称为珍品。1979年,南朝鲜打捞沉船,在大批瓷器中,有一种人物瓷枕,是个斜倚着的妇女形象。这种瓷枕,既实用,又美观,被赞为无价之宝。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瓷雕技艺已臻上乘,雕塑业也逐渐兴盛起来。雕塑瓷不仅品种多,而且富于装饰。许多瓷塑雕像上加上适合的彩色,因而更显得五彩缤纷,富丽堂皇。无论是人物、飞禽走兽,还是花卉、山水,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当时曾出现了不少
   元影青瓷观音精品,其中又以瓷雕佛像流传广远。现举二例说明:
  一例是寒山寺的瓷塑窑变观音。寒山寺是苏州的一座著名的古寺。因它位于苏州城西10里的枫桥,故又称枫桥寺。该寺起源于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宋代改称普明禅院。这个寺院的出名,还亏得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诗。诗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一出,立即脍炙人口,流行甚广,寒山寺也因此而名声大振。从此,该寺见重于禅林,也成了令人神往的胜地。嗣后,凡是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不知道寒山寺和不游寒山寺的。寒山寺也曾屡遭兵火之灾,几次被毁。但灾后又都重修,而且规模都比以前更大更宏敞。
  解放后,寒山寺经过多次全面修整和建筑,不仅拓宽了寺院的范围,而且美化了寺外道路与周围环境。寺门内,左有霜钟阁,右有枫江楼;寺东南角一所小院,中有碑亭,陈列名人诗刻;寺中为大雄宝殿,殿后有左右长廊,通向钟楼。张继诗句,不仅国内老少传诵,在国外也备受欢迎,据说日本就做到了家喻户晓。因此,日本人士来华,每到苏州,必至寒山寺参观。诵《枫桥夜泊》诗,听夜半钟声,成为旅游者一件赏心乐事。
  寒山寺与景德镇瓷器曾结下不解之缘,这是有文字可证的。清光绪初叶昌炽编著的《寒山寺志》中说:庚申(咸丰十年即公元1860年)以前,寺内存有两个佛像,这就是铜铸古佛像和窑变观音瓷像。因遭兵火之劫,铜像、瓷像都已不复存在。所以《寺志》作者在《志象》一节中说:“寺中旧有铜铸、窑变二躯,相传已久,虽付刹尘,犹可摭遗闻而补之。嗟乎!劫火燔空,我佛金身难言不坏,惟文字为可久耳。”窑变观音是瓷像,而且是景德镇所造,志中载有吴蔚光所写《窑变观音在方塔寺西方殿中》诗可证。诗曰:
   世界奇事真百出,窑不变神专变佛。
   传闻窑变观音凡有三,海虞方塔寺中乃其一。
   姁姁尚真形,皓皓存本质。
   依稀五十三参相,华妙庄严道子笔。
   忆昔客游景德镇,制瓷烧器识精劣。
   石春千杵坯始成,水滤千罗料还别。
   旅人弄粉如弄丸,大小方圆手旋脱。
   紫或若凝血,黄或若傅蜜。
   翠或若聚鹤,黑或若点漆。
   裹以釉水燔以柴,难者祭红火欲歙映。
   窑成窑坏亦数存,窑户(尔见)缕为余述。
   有时幻化作诸像,满窑瓷器或然失。
   我不信佛惟信神,神聪明正直而一。
   但见膜拜人,齐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菩萨菩萨知有灵,众生一切呼丁宁。
   况千手臂足使令,低眉垂首疑弗听。
   愿为普洒甘露水,滴尽杨枝小静瓶。
  吴蔚光字竹桥,这首诗曾收入他的《素修堂集》。由诗中可知观音像是供奉在方塔寺西方殿中,而且吴蔚光曾到过景德镇,亲自看过烧造瓷器的诸过程,所以诗中描述颇为细致生动。窑变观音瓷像在寒山寺供奉,说明了景德镇瓷器早就与寒山寺结下了佛缘。
  二例是有一件卢舍那大佛,现存于四川峨眉山报国寺院内。这尊瓷佛像整座高2.47米。大佛为坐像,端坐在千叶莲台上,身上的袈裟缀着千叶莲花。据说,这是根据经书中的“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的说法和意境来塑造的。佛像法相庄严,形体优美,彩色缤纷,装饰丰富。人们看了都惊叹工艺的精巧、形象的感人。这座瓷佛像由景德镇瓷工在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烧造成功,但到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十月八日,才运到峨眉县城北面的云山庵中。这座庵也因为有了这座大佛而改称“瓷佛寺”。1949年解放后,佛像被迁至峨眉山脚的报国寺内。
  以上两例瓷塑佛像,说明了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发展与突出成就。而且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其他瓷雕神佛像及各种人物像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新中国成立的50多年中,陶瓷雕塑发展神速。许多精品流传海内外,受到国内外广大人们的爱好与赞誉。这些作品如五子罗汉、福禄寿三星、大佛像、滴水观音、钟馗、水浒108将、红楼12金钗、三国诸人物等等古典作品,以及近现代人物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伟人领袖像,还有李大钊、鲁迅等名人肖像。各种艺术品和日用品,品种几百上千种,名目繁多,造型精美。瓷塑作品已经远远超出神佛的范围,而成为反映人民所崇敬、所喜爱的人物和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所欣赏的的艺术品了。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

相关作品

枫桥夜泊
相关作品
瓷塑窑变观音
相关作品
卢舍那大佛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