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 兴窑业朝官督陶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瓷都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40420020230000526
颗粒名称: 五一 兴窑业朝官督陶瓷
分类号: G262.4
页数: 5
页码: 275-279
摘要: 臧窑以颜色釉为主,其实这只是一部分产品。而青花、五彩、素三彩等也都有一些精巧的产品。当然,在封建社会里,窑器以帝王年号或以督陶官姓氏为名,乃是一种表明时间观念与御窑或官窑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事实上,这些精美窑器的烧制,无一不是景德镇瓷器工匠所创造的,是他们聪明才智与勤劳辛苦的结晶。
关键词: 陶瓷 督陶官

内容

清初,景德镇的瓷业,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皇室为了供御用的需要,又鉴于明代宦官对陶民的分外苛刻,于是采取慎重的态度选派督陶官员。所派官员,基本上都对发展景德镇陶瓷有利。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前,只是偶尔派出监陶官,没有成为常例。此后,才形成定制。历代督陶官吏: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有臧应选等人;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郎廷极兼职督陶;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派年希尧兼管景德镇御窑厂窑务,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驻厂协理;乾隆元年至二十一年(公元1736-1756年),由唐英直接负责陶务。因唐英督陶历史最长,又是其中佼佼者,故另作记述,现将其他督陶官员分述于下:
  臧应选:是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到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自康熙十九年正式恢复御厂制度之后,九月,清皇朝令广储司郎中徐延弼、主事李廷禧到景德镇驻厂督造。从这时起,“悉罢向派饶属夫役额征,凡工匠物料,动支正项,销算公帑,俱按工给值”。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又差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驻厂代理督造。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二月起,直到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奏准停止江西烧造瓷器”(《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为止,这段时间内景德镇御窑厂所生产的瓷器称为“臧窑”。《景德镇陶录》“臧窑”条中说:“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这是臧窑的特点,由此可知,臧窑以颜色釉为主,其实这只是一部分产品。而青花、五彩、素三彩等也都有一些精巧的产品。当然,在封建社会里,窑器以帝王年号或以督陶官姓氏为名,乃是一种表明时间观念与御窑或官窑之间的区别的标志。事实上,这些精美窑器的烧制,无一不是景德镇瓷器工匠所创造的,是他们聪明才智与勤劳辛苦的结晶。至于主持其事的督陶官,不论是遥领或驻镇,只要他们能真正关心窑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人民也是不会忘记他们的。称之为某某窑,只能说是一种纪念。
  郎廷极: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至五十一年(1712)的兼理督陶官,在他兼理景德镇陶事时所产的窑器,世称“郎窑”。郎廷极,一字紫坦,曾任江西巡抚,并负兼理景德镇督陶的职责。他酷爱古器,对瓷器颇有研究。“郎窑”善仿明宣德、成化的红釉和青釉。清康熙时人刘廷玑曾在他所著的《在园杂志》中说:郎窑乃“紫垣中丞公开府江西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慕成宣,釉水颜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又说:郎窑烧造的描金五爪双龙酒杯、脱胎瓷器等“诚可谓巧夺天工矣”。与郎廷极同时代的许谨斋也在《郎窑行·戏呈紫蘅中丞》一诗中写道:“宣成陶器夸前朝……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鉴精。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中丞嗜古得遗意,政治余闻呈艺事。地水火风凝四大,敏手居然称国器,比视成宣欲乱真,乾坤万象归陶甄。雨过天青红啄玉,贡之廊庙光鸿钧……”这些诗句都说明郎廷极很热心于瓷器的研究,并取得了很高成就。当然这仍是景德镇陶瓷工匠们的成果,但也看出郎廷极对瓷器的爱好,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年希尧:雍正年间的兼管督陶官,在他管理期间,先后十年所产的窑器,称之为“年窑”。年希尧原任管理淮安关税之职,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起,兼管景德镇御厂的窑务。《景德镇陶录》中说:年窑,“厂器也。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管理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驻厂协理官每于月初二、十六两期解送色样至关,呈请岁领关帑。琢器多卵色,圆器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实基于此。”雍正一朝 (公元1723-1735年)虽只有十三年,但它的制瓷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历史高峰,它的器种之多、制作工艺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中说:“雍正朝的颜色釉,以仿官、哥、汝、钧为最著,而其青釉的烧制,是历史上最成功之作。雍正釉里红色泽的鲜艳更是空前绝后的。雍正粉彩在康熙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成为景德镇彩瓷的主流。”雍正官窑仿古创新的成就,有广大制瓷工匠的辛勤劳动,更有唐英的具体协理,当然也有年希尧所发挥的作用。
  以上是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其中又以唐英为最著。清代以后,也曾有过一次督陶官。191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把前清的御窑厂改为“陶务监督署”,派郭葆昌到景德镇督陶,算是最后一个督陶官。郭葆昌,字世五,河北宝兴县人。古玩店学徒出身,在北京古玩界颇有名气,曾与美籍中国文物收藏家福开森合编反映历代名瓷的摄影集《项子京》一书。后任袁
  唐英绘笔筒之总统府庶务司承,又被委为九江道,到景德镇督造瓷器。郭葆昌于1913年、1915年两次到景德镇。并以“陶务监督公署”名义烧造所谓“洪宪瓷”4万件,其中仿珐琅瓷100件。因袁世凯很快倒台,“洪宪”年号还未来得及正式使用,但毕竟是烧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御器”。“洪宪瓷”数量不多,但有些精品,其胎白而薄,无橘皮纹,色彩淡雅丰满,画工精细,画意奇幻,器物以小件瓶盘较多见,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郭葆昌于1934年出版《瓷器概说》,把文献与文物相结合,介绍了从魏晋到清代,着重于明、清的景德镇瓷器,最后一章专论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瓷器。这本书是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中的中国瓷器展品的说明,是了解中国陶瓷的发展、欣赏各朝陶瓷烧造技艺与艺术价值的重要参考资料。
   清雍正五彩仕女人物罐

知识出处

瓷都史话

《瓷都史话》

出版者: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瓷都史话是一本历史著作,但不是什么编年史、断代史;它像散文随笔,却不是主观构想的文艺作品;它有严格的考证辑录,也有家喻户晓的民俗记述。因此,它是一本以历史为脉络,以陶瓷为中心,以自然风光、历史足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民俗风貌等为明珠点缀而成的,丰富多彩的陶瓷历史文化著作。全书约三十万字,由八十个独立成章而又互相联系的典故组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融知识性、趣味性、严肃性于一体,有历史厚重感而无史书的简奥枯燥,有通俗流畅的文笔而非信马由缰的闲谈。

阅读

相关人物

郎廷极
相关人物
郭葆昌
相关人物

相关作品

臧窑
相关作品
郎窑
相关作品
年窑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