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陈仕玲” 相关
共 44 条 3 / 3
31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宁德有陈、林、郑、黄、阮、余等科举世家。宁德县城逐渐形成了东井崔、后场彭、埠头陈(此外还有金峤陈、潭里陈)、横路林(还有源于七都的前林林氏)、学山左五大姓。这五个姓氏入迁时间多在宋元时期,宁德训导刘家谋在《鹤场漫志》中记载:邑中大姓旧有‘崔...
32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吴国华著有《五经正解》、《吴给谏奏草》。见于乾隆《宁德县志》、《宁德支提寺图志》。兵科给事中吴国华劾工部郎中曹钦程贪险罪状,贈口口吴国华太常寺少卿。七都吏部里康坂:吴国华祖上原籍福州府福清县。九都镇云气村保存的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修《...
33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叶氏为蕉城城区望族。据乾隆壬戌年(1742)所修《叶氏族谱》记载,叶厝村叶姓自徙东瓯(今温州)、政和经古田县大甲乡毗源村,叶政寿八世孙叶元定由岭头迁居县城,仅知乾隆七年(1742年)与妻林氏合葬于南门柴乾兜,叶公安家境殷实,南漈山飞泉堂由其...
34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福洋村发生的事件,烂柯观棋之谜,李林甫侨居福洋之谜、颜察院之谜等。
35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原为保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建,地方长官或绅士名流也会出面在特定位置修建宝塔,正如邑人陈邦校在《建塔议》中说的:清末黄曦《题(刘廷珍)耐庐二十四景诗并序》中也说道。宁德县城历史上曾经有过两座规模比较大的石塔,一座是建于北宋时期的金仙山...
36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据明嘉靖版《宁德县志·卷四·文籍》记载“宁德有宋志写本:景泰五年(1454)刊本《宁德县志》一卷“邑人陈褎在为嘉靖版《宁德县志》作序时也极力否定。嘉靖十七年(1538)刊本《宁德县志》四卷。万历十九年(1591)刊本《宁德县志》八卷”宁德县...
37
知识出处: 宁德一都 | 类型: 正文
乾隆邑志收录的明代州人游朴为知县高愈谦所撰遗爱碑中也说道。(乾隆版《宁德县志·卷之十·拾遗志》)殊不知在南宋初期,建州叶浓(一作叶侬)的叛军也曾给我们这个海滨古城带来过严重创伤,建州(今建瓯市一带)地方驻军被调往北方的滑州(今河南省滑县)把...
38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 类型: 正文
漳湾镇,东与福安市下白石镇隔海相望。西靠七都、金涵,漳湾地处沿海。辖蓝舆(骝屿)、小塘、南埕、横屿、楼前(蓝田)、中村、官井、港尾、黄坑、汤湾、章湾,五都管辖地域为溪口、蓝田、马山、蒋沃、游沃、东楼、官井、中村、林家池、福林观、汤湾、后湾、...
39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 类型: 正文
宁德南路官道是白鹤岭道开辟以前。商贾仕宦北上江浙、南下福州的必经之路,南路官道主要以朱溪、飞鸾岭两段最为著名,确切位置大约在今天城南镇的蚶岐村车里湾自然村(秋竹岗)一带,今天的飞鸾镇、城南镇也在这里分界,由邸塘、土堡直进洋尾、蚶岐、大塅至飞...
40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 类型: 正文
宋甘棠,生于清末,六都乡油坊溪人。原姓甘,单名棠,后因家境贫困过继给福州宋家为养子,改名宋甘棠。他自小虽然读书不多,但天性聪慧,尤其擅长绘画、雕塑,在闽东地区颇有声誉。时人不知他的真名,都亲切地称为“佬宋”。在绘画方面,宋甘棠尤擅人物肖像,...
41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 类型: 正文
闽东僻处海陬,山川横亘,自古以来,与外界的交通极为闭塞,在这种情况下,闽东文化发展形成了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在宗教信仰方面,闽东民间创造了众多区域性神灵,远至太古时代的容成、太姥,周代的霍桐真人,近至明清时代的闾山师公之类。经过岁月的...
42
知识出处: 滨海五都 | 类型: 正文
中国古代水利设施落后,旱涝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影响甚大。而福建沿海地区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旱涝灾害经常发生,其中尤以旱灾最为严重。在蕉城历代地方志乘中,就有好几次关于旱灾的记载。在古代蕉城,有很多位司雨的龙神,如县城南郊龙湫龙,金涵百丈龙,洋...
43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蕉城地处沿海,但由于西北群山横亘,同时也具有山区的属性,地形较为复杂。
44
知识出处: 闽东文史资料-第十辑-闽东民初社会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民国蕉城旧事佚闻十则、瞿兑之曾读《海国生还集》、周忠魁驻守飞鸾岭、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