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陈仕玲” 相关
共 44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 类型: 正文
宁德天后宫,位于蕉城区蕉南街道办事处福山村福山路60号。清乾隆二十七年始建,距今已有250年的历史。道光三年,由宁德商会董事姚宗扬集南北商捐资重建正殿。咸丰元年重修,并改建下殿。同治十三年,董事黄书田集布商建后座“三代祠”。光绪三十四年,董...
2
蔡威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蕉城红色遗址 | 类型: 正文
蔡威原名蔡泽鏛,乳名景芳,1907年3月出生于宁德城关。1923-1925年,蔡威先后到宁波上海求学。1926年,在上海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8月保释出狱赴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并化名...
3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本段记述了民国时期宁德县历任县长内容简介。
4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时期宁德县蕉城区举办的诗社活动情况。
5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宁德郑宗霖的传记以及诗作。
6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时期,在宁德书法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陈德俭、黄以褒、陈希鲁、左席珍、周作翰、周宗霖,其中以陈德俭、黄以褒、陈希鲁三人最为名闻遐迩,也最有成就。
7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蕉城区枕山襟海,地貌类型齐备,有沿海与山区的共同性。由于地理位置的悬殊,东南沿海地带土地肥沃,经济发达。西北群山横亘,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经济重心分布不均就会带来文化的不平衡,丧葬习俗也带来很大不同。比如沿海地区办丧事,拘于繁缛之习,以奢侈...
8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蕉城地处沿海,但由于西北群山横亘,同时也具有山区的属性,地形较为复杂。正是由于这一地区独特的地理趋势,再加上远离中原,最早居住的多是闽越土著。自隋唐以来,才陆续有中原移民迁入,繁衍生息。由于蕉城地瘠民贫,交通闭塞,不像福州、泉州、漳州等大的...
9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古溪村位于蕉城市区南郊,古称“汐头”。自古背山面海,居民富庶,民风淳朴,历史久远。早在唐代就有余、汤二姓泛海而至。南宋时期,林姓由莆田八角井迁入。元末明初,祖籍中原的陈、谢二姓相继入住。各个姓氏所带来的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经过长期的融合演变...
10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闽东民间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过端午称为“做节”。在闽东蕉城、福安、寿宁、古田、屏南等县(市)的大部份乡镇都是五月初四过节,而包括古溪在内的蕉城城区以及周边乡镇都是按照传统,在初五这天过节。...
11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林廷伸,小字佛应,字聘直,号理斋。城关碧山街人氏。家道素殷,曾祖天赐,祖开澄,父大谟,三代俱以经商起家。理斋生于同治六年,光绪时期以附贡生①授福州府罗源县学教谕。后因时局每下愈况,乃以母老为借口乞休归里。林理斋为人通达,精于治生,为闽东近代...
12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蕉城子弟进入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的为数不多,目前已知的有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林天波,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陈启扬、林志鸿、宋大邦,以及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五都拱屿人孙树荣。孙树荣,字香泉,号秀山,出身五都望族,祖父浩川,例贡生。父...
13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时期宁德县的五个城门的名称和各个街道。
14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在宁德市区八一五中路附近,有一条笔直略宽的前林路。解放前,这里是一条不起眼的石板路。在小巷深处,聚集着一片高低错落、青砖黛瓦的古老建筑。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座,是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的蕉城蔡氏家庙。蔡氏家庙古建筑群,系由蕉城蔡氏十六世...
15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时期蕉城区的地方史料和清代官员出使日本的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