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荣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宁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0476
颗粒名称: 孙树荣传略
分类号: K820
页数: 3
页码: 274-276
摘要: 民国时期,蕉城子弟进入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的为数不多,目前已知的有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林天波,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陈启扬、林志鸿、宋大邦,以及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五都拱屿人孙树荣。孙树荣,字香泉,号秀山,出身五都望族,祖父浩川,例贡生。父宗英,字仲灿,号俊臣,邑庠生,后兼习武事。诸子皆有所成,时有“孙氏九龙”之誉。年仅十四岁,即可挽三石弓。孙树荣大败,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险。孰料遭流弹击中,流血过多而身亡。许崇智闻讯亦惋惜不已。当时孙的警卫员汤德海死里逃生,冒险前往许崇智军中,请求将孙树荣遗体安葬。许崇智感其一片忠心,赠以重金,将孙树荣遗体葬于平和县官溪山。
关键词: 孙树荣 传略 宁德县

内容

民国时期,蕉城子弟进入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的为数不多,目前已知的有毕业于黄埔军校的林天波,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陈启扬、林志鸿、宋大邦,以及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五都拱屿(今属漳湾)人孙树荣。
  孙树荣,字香泉,号秀山,出身五都望族,祖父浩川,例贡生。父宗英,字仲灿,号俊臣,邑庠生,后兼习武事。宗英有子九人,树荣行七。诸子皆有所成,时有“孙氏九龙”之誉。
  树荣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天生就是块习武的好料子。年仅十四岁,即可挽三石弓。一次,在村中“孙氏祠堂”门前,手举两个石鼓,击跃为戏,旁观者皆为之惊异。光绪末年,孙树荣应童子试及制科,与三哥树铭考入全闽师范学堂,颇得时任师范学堂监督(相当于校长)陈宝琛的器重。孙宗英七旬寿辰时,陈宝琛应树铭、树荣兄弟之请,手书“能训永年”横幅并撰寿文一篇以贺。
  自师范学堂毕业后,孙树荣回到宁德,担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教员。宣统时期(1909~1911),孙树荣报名考入保定通国陆军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入马科学习。孙树荣武术基础扎实,刀马娴熟,学成返闽,任福建省立第二中学教员。
  民国元年(1912),闲职在家的孙树荣受保定通国陆军学堂同窗官某推荐,以“机关枪队乏人”之请赴省城,在陆军第十一混成旅旅长、福州人王麒属下第十连任职,孙树荣置身军界从此开始。前后奉命剿灭闽北沙县黄秉湘、莆田黄濂的起义队伍,升任连长,驻防闽南诏安。又因擒获八仙山“匪首”蔡金龙,擢陆军骑兵营长,少校军衔。
  民国六年(1917),孙树荣率部驻守平和县。
  同年7月,福建督军李厚基投靠“皖系”军阀段祺瑞,兼任福建省长,独揽全省军政大权,营结势力。12月,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率粤军万余人大举入闽,诏安县西南方的分水关首当其冲,驻守的正是孙树荣部。粤军攻打七昼夜,不能得手,改道攻打闽西的永定县。李厚基复调孙树荣守永定各隘口。期间历数十战,粤军均败北。随后,陈炯明与许崇智、邓铿周密计划,前后夹攻,分兵攻打平和县。孙树荣大败,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险。但许崇智本是孙氏旧人。1911年11月,许崇智曾参与发动福州起义,光复福建,失败后遭袁世凯通缉,幸亏孙树荣在危难之时出手相助,许崇智才得以脱身,逃亡日本。许崇智铭记孙树荣的救命之恩,在率兵团团包围后,禁止部下开枪射击,随即派人员前往劝降。孙树荣素以忠义自负,认为“忠臣不可事二主”,竭力推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许崇智命令部下发起进攻,孙树荣元气已伤,难以抵挡,遂大溃。当时,许崇智有意网开一面,放走孙树荣,但孙爱兵如子,见贴身的二位警卫员坠水,不忍离去,奋力相救,粤兵恨其倔强,但上锋有令,拟生擒而不忍毙之。孰料遭流弹击中,流血过多而身亡。许崇智闻讯亦惋惜不已。当时孙的警卫员汤德海死里逃生,冒险前往许崇智军中,请求将孙树荣遗体安葬。许崇智感其一片忠心,赠以重金,将孙树荣遗体葬于平和县官溪山。
  孙树荣阵亡的消息传到榕城,海军陆战队第一混成旅旅长林忠、团长沈珂、同宗孙爱泉皆撰有挽联哀悼,其中孙爱泉一副长联尤为意味深长:
  “生子不痴騃恨哉!堪叹天亦妒才,自投笔枕戈,任教此誉彼诽,怅十年积尽疑团,却为一官增懊恼;
  健儿能死节幸耳!特惜时偏憎命,纵南征北伐,其奈功优赏薄,痛毕生空首热血,竟因小用误英雄。”
  孙树荣阵亡的时候,他的独子瑞桂,年方八岁,侍母在宁德老家。至民国十七年(1928),十八岁的孙瑞桂遵照母命,找到了亲手埋葬父亲的汤德海。在汤的带领下,跋山涉水,前往平和官溪寻找父亲遗骨,归葬家山。孙瑞桂还特地请孙树荣在保定通国陆军学校的同窗好友、冯玉祥部参谋长、陆军少将王乃模执笔撰写《孙树荣君传略》。
  孙树荣从戎之暇,亦工吟咏,曾加入故乡“留云社”。王乃模在传记中称之“善饮能诗”。平生所做诗文皆不传,惟有折枝诗“海·天”第六唱一联:“粒土岂无填海志,片岩却有补天功”存世。在金涵濂坑《王氏族谱》中,还保留有一首孙树荣赠给王大韶的寿诗。诗曰:“粗材辜负作门楣,恃爱聊题数句诗。进化恰当知命日,改良自在服官时。言多风味开愚鲁,学积星期辟见闻。世界维新人益寿,登堂笑酌酒盈卮。”体现出了他的改良维新思想。
  孙树荣的儿子瑞桂,字兆兰,海军第四独立团干部学校毕业,任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团部中尉副官。孙树荣次兄树鋆,字汝诗,钦加同知衔,奉政大夫,入民国担任宁德县五都区自治正议长;三兄树铭毕业于全闽福建师范学堂,为优等毕业生,民国四年(1915),任宁德保卫团二团团总。侄瑞徽,福建省政府保安处副官;瑞鼎,福建政法大学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瑞炳,省立三都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四川成都黄埔军官学校第十七期,曾任大学军训教官,退役后任台湾中兴大学教授。

知识出处

民国宁德

《民国宁德》

本书记述了民国时期的福建省宁德市。本书共分八章,即:行政区划与机构、经济建设、社会事业、风俗民情、民国人物、古建筑及街市、社会见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仕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