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8262条
基础文献
64条
析出资源
6471条
图表
207条
人物
308条
机构
109条
事件
35条
作品
10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朱熹” 相关
共 8262 条 17 / 551
241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十分重视“格物致知”,又强调“身体力行”。我们可以将此视为德育过程。“夫学问岂以他求,不过欲明此理,而力行之耳”。朱熹所说的“力行”,是要求将学到的伦理道德知识付诸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也就是“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遵循“...
242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就人类道德而言,它主要体现人际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朱熹的道德之实践,也是发生于人与人之间。朱熹始终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观点来处理人际关系。这便是儒家的忠恕之道,朱熹继承了这一道德传统,并将此进一步发挥与推广。在《中...
243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社会的治理,仅靠道德约束还不够,它还要有严格的法律作为手段,需要德治与法制的齐行并施。教育家朱熹的社会实践过程,也是两手抓,德治为先,却不废法制手段的使用,倡德求善,依法惩恶。朱熹仕宦生涯甚短,在州县为官累计仅有九年,坚持“德礼为政教之本,...
244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生活于南宋,对古代法典及儒家立法思想皆有潜心研究与独到心得。如《尚书·吕刑》为西周穆王时的主要奴隶制法制,所言五刑、五罚、五过、罪刑等刑罚制度,对后代法制建设起前导作用。如《论语》中的德礼与刑罚思想的确立,为各朝法制建设定下基调。因此,...
245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绍兴二十三年至绍兴二十七年,朱熹在同安任上所行经界、 整顿版籍、理顺税负、加强吏治、重视民生、倡导教化等方面的行政内容,就少不了与法律发生关联,此不多言。但朱熹依法处理两个案件却不能不说。一是学生有淫慝之行,以溷有司,朱熹将违法的卓雄和林轩...
246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在笔者收集与整理《朱子学关涉人物裒辑》的过程中,发现南宋的岳飞、高登、龚茂良三人的冤案成为朱熹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朱熹诸人的积极干预,三宗冤案先后得到彻底的平反。笔者认为,这是朱熹法律思想的最好体现。初授南安簿,迁邵武司法参军,调泉州...
247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莆田人。初授南安簿,迁邵武司法参军,调泉州观察推官,以廉勤称。由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荐举,龚茂良于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以左宣教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迁右正言,因弹劾龙大渊、曾觌被外任。隆兴二年十月以左奉议郎、除直秘阁知建宁府,...
248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高登,字彦先,号东溪,漳州漳浦县人。少游太学,值靖康之祸,尝与陈东诣阙上书,力陈蔡京、梁师成、李彦、王黼、童贯、朱勔六贼之罪,且言金人不可和,遭到当权者打击,流放容州,囚禁蒙冤屈死他乡。朱熹知漳州期间,从高登家人得知其死之原委,提出为其平反...
249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岳飞(1103—1141年),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以上书高宗反对南迁,不久随宗泽守卫开封,建炎三年移军广德、宜兴,抗击金兀术南侵,金军在江南军民的反击下北撤,其率兵攻击金军后队,收复建康。张俊请岳飞同讨李成,岳飞请为先锋,大破李...
250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与人文教育相对应,朱熹也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钻研与讲授。朱熹研究与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是其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人研究朱熹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所不可忽视的领域。朱熹重视格物穷理,每每向学者灌输即物穷理,要学者对世界万事万物穷究而致吾之...
251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的《太极图说解》、《太极图解义》以及《西铭解》,全面解释了宇宙万物的产生。朱熹是先从本体论讲起,后来转为宇宙形成论。朱熹的门人蔡元定所著的《皇极经世指要》,也是讨论宇宙问题。朱熹说天地万物是由“理”生发出来的,“理”用今天的话语说就是“...
252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并举地球是“地则气之渣滓聚成形质者,但以其束于劲风旋转之中,故得以兀然浮空甚久而不堕耳”。而朱熹有“天运地动”说,“天运于外,地随而转。今坐于此,但知地之不动,安知天运于外,而地不随之以转耶”。朱熹已经注意到物体、天体相对运动的问题,提出天...
253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在《宋史·天文志》中记有宋太宗至道二年十一月庚辰,新浑仪成。宋神宗熙宁七年七月,沈括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三器一机,吻合躔度,最为奇巧。后人已难得知朱熹的浑仪的来由。朱熹对天文现象的思考早已开始。可见,朱熹从小就关心太空与天文...
254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这是依据当时的地质学知识,高山上有贝壳化石,说明当年此地为河海,说明世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朱熹站在高山之巅,看到群山起伏如波浪状,认为是很早以前大水流动造成的,确又高出世人的想象。充分肯定朱熹的研究与推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朱熹用“思...
255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类型: 正文
朱熹与门人就《尚书》内容进行讲论,探讨九州大地山水的内容甚多。《禹贡》一书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窃意当时治水事毕,却总作此一书,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人方量毕,总作一门单耳。缘是山高,少水患。当时只分遣官属,而不了事底记述得文字不整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