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重视冤案的平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10000192
颗粒名称: 朱熹重视冤案的平反
分类号: G40-09;B244.7
页数: 4
页码: 412-424
摘要: 在笔者收集与整理《朱子学关涉人物裒辑》的过程中,发现南宋的岳飞、高登、龚茂良三人的冤案成为朱熹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朱熹诸人的积极干预,三宗冤案先后得到彻底的平反。笔者认为,这是朱熹法律思想的最好体现。初授南安簿,迁邵武司法参军,调泉州观察推官,以廉勤称。龚茂良屈死于淳熙四年、高登屈死于绍兴十八年、岳飞屈死于绍兴十一年,这是南宋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政治案件。三大历史冤案的彻底平反,虽然不能全归功于朱熹,但后人不能忽略朱熹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朱熹 冤案 法律思想

内容

在笔者收集与整理《朱子学关涉人物裒辑》的过程中,发现南宋的岳飞、高登、龚茂良三人的冤案成为朱熹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朱熹诸人的积极干预,三宗冤案先后得到彻底的平反。笔者认为,这是朱熹法律思想的最好体现。
  龚茂良冤案:龚茂良(1109—1177年),字实之,兴化军莆田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与同郡学友黄公度、陈俊卿同登进士第。初授南安簿,迁邵武司法参军,调泉州观察推官,以廉勤称。由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荐举,龚茂良于绍兴三十二年五月以左宣教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次年为监察御史,敢言阙失。迁右正言,因弹劾龙大渊、曾觌被外任。隆兴二年十月以左奉议郎、除直秘阁知建宁府,廉勤有为,乾道元年六月离任,后为广东提刑。乾道六年六月除江西帅,由莆田赴隆兴,时江西连年大旱,遂措置一路荒政,免税发廪,全活甚众。乾道九年复入朝,为礼部侍郎。淳熙元年十一月,入为参知政事。淳熙三年,斥言近习,无所隐避。因弹劾侵盗大军钱粮的钱良臣而牵动近习,被曾觌、谢廓然、钱良臣等人陷害,排挤出朝,与其长子被贬英州。其生平不喜言用兵,陛辞奏论恢复,乃是劝勿轻举,却被谢廓然设陷阱而诬害,年近古稀遭贬,抑郁而死于贬所。
  朱熹认识龚茂良,与之交厚。淳熙十年冬,朱熹南下至莆田访龚茂良家人,从其二子处得陛辞奏议副本,明其冤屈,其子投匦要求平反。淳熙十五年,其冤得平,并被追复资政殿学士、通奉大夫,谥庄敏。
  高登冤案:高登(1104—1148年),字彦先,号东溪,漳州漳浦县人。少游太学,值靖康之祸,尝与陈东诣阙上书,力陈蔡京、梁师成、李彦、王黼、童贯、朱勔六贼之罪,且言金人不可和,遭到当权者打击,流放容州,囚禁蒙冤屈死他乡。朱熹知漳州期间,从高登家人得知其死之原委,提出为其平反,绍熙二年二月上《乞褒录高登状》,并建议朝廷褒扬其忠节,以率后人。当年七月,诏故容州编管人高登复元官,乃赠承务郎。朱熹上书奏请,使得名在罪籍五十年的高登,终于脱离罪籍,得到朝廷的褒录。此举也唤醒人们的良知,要伸张正义。 岳飞冤案: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事母孝,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建炎初,以上书高宗反对南迁,被革职。不久随宗泽守卫开封,任统制。建炎三年移军广德、宜兴,抗击金兀术南侵,次年,金军在江南军民的反击下北撤,其率兵攻击金军后队,收复建康。绍兴初,张俊请岳飞同讨李成,岳飞请为先锋,大破李成之军,江淮平,累授武安军承宣使,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以赐之。绍兴四年,大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绍兴五年,镇压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后驻军鄂州,派人渡河联络太行义军,屡次建议大举北进。绍兴七年,为朝廷计,曾建议高宗在未生皇储时先建储以沮敌谋,但皇帝以“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回绝。绍兴八九年,上书反对议和。绍兴十年兀术进兵河南,岳飞出兵反击,大败金军,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而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下令退兵。岳飞回临安后,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不久被诬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与子岳云、部将张宪杀害于大理寺。经众朝臣不断努力平反,多年后追谥武穆。淳熙十四年六月,朱熹致书岳霖,询问岳飞储议之事。绍熙五年闰十月,朱熹入史院,收集资料后,与陈傅良上《史馆拟上政府札子》,希望宁宗皇帝能予以褒录忠勇之岳飞,后由宁宗追封为鄂王。
  龚茂良屈死于淳熙四年、高登屈死于绍兴十八年、岳飞屈死于绍兴十一年,这是南宋历史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政治案件。就冤屈者身份而言,只有龚茂良生前与朱熹有往来,高登和岳飞死在朱熹进士之前,就个人关系而言是微小的,但作为历史案件,朱熹并不袖手,而是收集第一手材料,依据事实说话,敢于为被冤屈致死的历史人物提出平反,这就表明朱熹是个具有勇气和毅力的人。三大历史冤案的彻底平反,虽然不能全归功于朱熹,但后人不能忽略朱熹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大教育教朱熹》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前半部分详细地讲述朱熹生平近五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之过程及受学者之资料,后半部分为朱熹教育思想之研究的若干片段之组合,兼论朱熹的教学教法与读书法。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