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95条
析出资源
1493条
图表
50条
人物
29条
机构
2条
事件
3条
作品
15条

检索条件

与 “朱子” 相关
共 1595 条 92 / 107
1366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文化》是福建协和大学福建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刊物,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福建理学等方面。其中,朱子学是福建文化研究的重点项目,共发表了17篇相关论文,研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1367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理学研究在朱子学领域有深入研究,注重探讨福建理学渊源问题,同时进行了福建理学材料的调查与整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福建文化》和《福建朱子学》是研究福建理学的重要期刊和著作,两者都注重实地调查。
1368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理学研究对朱子学有深入研究,包括朱子学史、渊源、朱子后学和遗迹调查等方面,其中《福建文化》杂志刊载了大量相关文章。
1369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朱子学研究在材料调查与整理方面取得成果,《福建文化》杂志注重史迹调查,并考证朱熹撰述情况。20世纪80年代,《福建朱子学》问世,标志着福建朱子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两者都注重实地调查,成为研究特色。
1370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学认为人对道德有先验的理性知识,即本具之理。朱子的格物致知论是根据本知之理做进一步了解,而非从对象处寻找道德之理。朱子学强调道德行为只能由道德法则直接决定,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
1371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退溪主张四端一定是由理发出的,强调道德行为的纯善性,认为道德法则直接决定意志。其哲学含义表明理发是理在心中有其发用之意,心纯依理而发。退溪区分四端与七情,强调道德行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
1372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朝鲜王朝实施义仓制度以救济贫民,但运营中出现了多种弊端,如借贷不还、盗用粮食等。为了弥补这些问题,朝鲜采用了朱子的社仓制度,实行耗米法以确保义仓元谷。尽管实施该方法,但由于凶年持续和借贷回收不佳,各道仍需要添补义仓谷。
1373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朝鲜在国王支持下试行朱子社仓法,取得成效但因政治动荡未能有效推广。朱子创立社仓法旨在救助饥民,规定详细,需有责任感和爱民之心的管理者。百余年后,朝鲜李珥参考朱子社仓法制定《社仓契约》并实行。
1374
知识出处: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传统义理分析方法和哲学研究方法在朱子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这两种方法在当代海外朱子学界都有传承者和应用。文章概述了东京学派在日本朱子学界的影响力,以及他们运用义理分析方法对朱子的教育思想、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的研究。
1375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章探讨了佛教和道教对宋学(朱子学)的影响,指出宋学的创立与佛教和道教确有关系,但表面的语言类似和平行现象并不能充分证明这种影响。作者认为,佛教的体用逻辑是对宋学影响最确实且最本质的内容之一。文章还解释了体用逻辑的概念,并将其与因果关系进...
1376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宋学的根本精神和性质。宋学的创立与佛教和道教有关,但表面的语言类似和平行现象不能完全证明这种影响。文章重点讨论了佛教对宋学的影响,尤其是“体用逻辑”这一概念。...
1377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宋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视为宋学的根本精神和性质的体现。该格言以其雄大的精神规模,为人们理解宋学和朱子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图像。与中国宋学不同,日本朱子学可能缺乏类似的规模和传统。通过...
1378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探讨宋学(朱子学)的起源和性质时,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常常被提及,特别是佛教的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没有佛教就没有宋学,宋学被认为是表面是儒学,实质是佛教。宋学的形而上学和思辨性质,以及它的核心概念“理”,都被认为来源于佛教。尽管宋...
1379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佛教方面,体用逻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因果关系不同,体用关系更强调“体用一致”,即体与用是不可分割的。虽然有人认为体用概念起源于中国,但从历史文献来看,体用成对用的例子主要出现在佛教经典中。因此,可以说佛教对体用逻辑的发展具有重...
1380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阳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体用概念作为思辨范畴,在中国固有的文献中很少出现,但与中国式思辨很容易融合。作者认为,中国思想具有潜在的体用思想。在魏晋时期,道被视为无,万物独化自造,这是中国式世界观的一端。将这种观点上升为抽象逻辑形式,应采用体用逻辑。体用逻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