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余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8328
颗粒名称: 三、余论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2
页码: 327-3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朝鲜在国王支持下试行朱子社仓法,取得成效但因政治动荡未能有效推广。朱子创立社仓法旨在救助饥民,规定详细,需有责任感和爱民之心的管理者。百余年后,朝鲜李珥参考朱子社仓法制定《社仓契约》并实行。
关键词: 朝鲜王朝 朱子学 社仓制度

内容

综上,世宗三十年(1448年)以来,在国王的强烈支持下,李甫钦在大邱地区试行的朱子社仓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后文宗一年(1451年),又对社仓制度是否可以推广到庆尚道全部地区展开了讨论,并在申请社仓设立的10个邑开始试行第二批社仓。但文宗即位2年3个月就不幸驾崩,这使得社仓制度的推广和试运营失去了动力。年仅12岁的端宗(1452—1455年在位)即位后,世祖(1455——1468年在位)及其支持势力试图篡夺王位,在动荡不安的政势下,庆尚道地区的社仓难以得到有效的运营。因此世祖即位翌年(1456年),便让庆尚道观察使禀报大邱地区的社仓是否益于百姓等社仓实行情况。世祖七年(1461年)下令在全国推行社仓制度,以取代义仓制度。但此后社仓性质却逐渐发生了变质,从救护机构变成了高利贷机构,不仅没有给百姓带来恩惠,反而因官吏的腐败招来了百姓的怨声,成宗元年(1470年)被废止。此后知识分子之间偶尔还会展开关于社仓设置的讨论,但具体的实行事例不见记载。
  事实上,朱子首次实行社仓法也并非偶然。年轻时地方官的经历和爱民精神下对现实的关怀,以及士大夫的责任感成为社仓法实行的契机。朱子24岁时任同安县主簿,任职四年间秉着爱民精神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整顿婚礼、树立民风等,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乾道三年(1167年)7月,朱子38岁时以祠禄官身份回到故乡,正好遇到建宁府崇安县发生洪水。朱子受当时建宁府长官的委托,花了10天时间视察了受灾地区,目睹了富户高官对于救济民的漠不关心。①乾道四年(1168年)的春夏,建宁府一带发生饥馑,朱子担任贷与官米的工作,再次意识到问题的严峻。②面对这样的情况,朱子试图建立更加具体和安定的机制,以救助陷于饥馑的百姓,他获得了府知事的同意,并获得同乡士人刘如愚的协助,设立并运营社仓。
  当时虽有常平义仓,但这只是州县所储备的粮食,其恩惠只恩及市井之人,而且经过几年储备粮便发生腐蚀。为了修正常平义仓的缺陷,朱子将社仓设立于乡里一级,以救济农民,尤其是下层农民为目的。①因此朱子社仓书目的规定十分详细。以保为单位,从粮食的支给到纳入,由县官、乡官和村民中有责任者共同运营,相互约束,对防止欺诈行为等做了具体规定。朱子希望对容易偏向罪恶的人事先进行控制并通过法律预防,社仓细目甚至注意到了度量衡的情况。可见社仓法的背后融入了是朱子的爱民之心和作为官僚、士大夫的责任感。②
  与此相比,朝鲜政府导入朱子社仓法的最大目的是确保义仓原谷。因此从实行初期开始,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国家,都免不了遭到高利贷事业的批判。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由于负有执行和监督职能的地方官出现违纪,且相关地方富豪的干涉等,使得社仓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正如河纬地所说,为了在朝鲜实行朱子的社仓法,需要“苟能心文公之心,法文公之法,而任得其人,敛散有余”。即有必要秉持和朱子一样的爱民精神,依据朱子制定的社仓条目,任用有良知的管理者。这是决定社仓制度成败的最为重要因素。
  直到朱子学发展和深化的百余年后,朝鲜的社仓实行才得以实现。李珥(栗谷,1536—1584)在参与中央政治并试图改革后,意识到现实政治的局限,于宣祖十年(1577年)从朝廷隐退。他回到故乡海州石潭,与乡党一族共同制定海州乡约,实行乡约的同时设立社仓,摸索乡村的经济互助和救恤方法。李珥所建立的社仓法参考了朱子的社仓细目,并添加了具体的实行细则,制定实行了《社仓契约》。③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甫钦
相关人物
朱子
相关人物
刘如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