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屏南县” 相关
共 235 条 7 / 16
9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陈大澜字镜波,本县龙潭里村人,生于1896年(清光绪22年),卒于1984年,享年88岁。医学典经须博览,内科解剖主华陀。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1956年,各村成立保健站,大澜被安排任龙潭保健站医师。站里仅他一人,业务十分繁忙,他不顾年...
9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民国3年(1914年)毕业于私立福建法政学校,曾任屏南县甘棠小校长,县党部监察委员,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等职。他热心教育事业,民国17年(1928年)他与甘棠村热心教育人士张九歌、张同铭等发起创办甘棠小学,被委派为校长。学校创办伊始经费困难,...
9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屏南农村墓志铭采访记概括了一、棠口村周国枝公墓志铭,二、沶头村张大勋公墓铭,三、双溪村薛于楼公墓铭。
9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棠口村周国枝公墓志铭八十二叟族叔祖讳国枝翁字茂伯,生平喜怒不形于色,开心见诚,未尝不吐情愫。公居四,勤劳稼穑,早岁颇屯蹇。吃菜根、寝牛衣晏如也。中年获成家焉!所谓涓流寸壤之储皆由手置者也。而孙曹世敷辈类头角峥嵘,则晚节含饴,将所谓无怀氏、葛...
9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之茂者枝自繁公种书林荫子孙叠膺丹诏被恩温,铭此佳城启后昆。年侄钮福保志注:参阅沶头八家张氏族谱记载:大勋公生于清乾隆癸未廿八年,乾隆五十二年丁已岁试屏南第一名文庠生,乾隆五十七年科考一等一名,补廪食饩。男方中,方翚、方军、方阜、方矩计五人...
96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公姓薛,赐进士出身,翰林院侍讲学士,通家侄黄图南顿首拜题並书。薛于楼公墓址坐落棠口乡长兰桥赤岭山场,季男举正咸丰癸丑科恩贡出身,署福建松溪县教谕,其后嗣世居旧县城关侯门埕(现双溪镇)。
97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当我们寻亲访友步入县内百来户的村庄时,仅就笔者早岁目睹的石牌坊有“人们的看法认为这是封建传统制度遗留下的一种产物,考证石牌坊在我国封建王朝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参看《屏南县志》的民国志记载清代屏南各村节孝牌坊数字经采访记载有39座(不完...
98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我县政协从1980年12月14日建立以来己15周年了。回顾创办伊始,艰难的历程,喜看今日政协组织的壮大与辉煌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也体现了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正确英明。同年12月召开政协屏南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
99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1995年2月17日,全国政协视察团林逸、庄启谦、王命兴、邓晓薇(女)、陈觉万、杨国祯、杨银仙、欧云逸、谢联辉、谢福美、黄广坦、赖万才、蔡俊迈等13位委员,以林逸为团长,庄启谦为副团长,在省政协副主席刘金美和政协宁德地区工委主任姚智梅的陪同...
100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电影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是我县城乡文化中心的支柱,也是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传播科学知识的工具。同时,还为国家建设和集体事业积累资金。56小队第一任队长潘光近,队员...
10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黄郑兴先生,字发兴,公元一九〇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生于福建省屏南县路下乡芬院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在家务农,家境贫困。一九三七年,他背井离乡远赴马来西亚砂罗越诗巫另谋出路。在诗巫仍以务农为生,白手起家,辛勤劳动,克勤克俭。稍有积蓄,就与友...
102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四平戏”俗称“庶民戏”,于明朝嘉靖年间发源于安徽徽州,是一古老剧种,有“古代戏剧活化石”、“明代四平腔遗响”之誉。明末从江西传入屏南龙潭村,至今已有300多年。
103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屏南四平戏,又称为“庶民戏”、“闽北四平戏”,其渊源于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戏曲界称其为“中国四平戏活化石”和“明代四平腔的遗响”。四平戏自明后叶传入屏南以来,至今已传15代,历四百多年,是我国四平戏之硕果仅存。同时还保持着大量宋元杂剧...
104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据专家考证,我国至迟在东汉晚期已有了拱桥。以穿插梁木成为木拱的名桥,是北宋《清明上河图》上的汴水虹桥。希亮架设的虹桥有效避免了船撞桥事故,得到皇帝的褒奖。汴水虹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宋末湮灭,现仅见于《清明上河图》中。专家认为,宋室南渡,士...
105
知识出处: 宁德市文化志1993-2008 | 类型: 正文
平讲戏,为福建特有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闽东和福州地区。平讲,即指方言,清道光间人张际亮在《南浦秋波录》载:“会城(福州)俗称乡音为平讲。”屏南平讲戏是以地方方言演唱戏文的高腔剧种。是由明末清初与流行于闽东北民间的“驮故事”,亦称“肩头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