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政协初期工作的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1838
颗粒名称: 屏南县政协初期工作的回顾
其他题名: ——纪念屏南县政协成立十五周年
分类号: D627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我县政协从1980年12月14日建立以来己15周年了。回顾创办伊始,艰难的历程,喜看今日政协组织的壮大与辉煌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也体现了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正确英明。同年12月召开政协屏南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常委9名组成常务委员会并选出正、副主席,宣告屏南县政协成立。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县政协常委会下设办公室和工作组(委)以处理日常事务和开展各项活动。工作组(委)是人民政协的工作机构,是开展人民政协工作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二届委员会增设宗教民族工作组。
关键词: 屏南县 政协工作 回顾

内容

我县政协从1980年12月14日建立以来己15周年了。回顾创办伊始,艰难的历程,喜看今日政协组织的壮大与辉煌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也体现了党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正确英明。
  我县根据华侨多,去台人员也不少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遵照中共福建省委和宁德地委的指示,在县委的领导下,于1980年11月由县委常委刘子荣,统战部长陈大囷等7人组成县政协筹备小组,从本县各条战线的人员中,按有贡献、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条件,以提名推荐和协商的方式遴选出政协委员29人(其中中共4人、工青妇3人、科技4人、教育3人、工商1人、医务4人、文艺1人、宗教2人、归侨4人、少数民族1人、台属2人)。同年12月召开政协屏南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常委9名组成常务委员会并选出正、副主席,宣告屏南县政协成立。我当选为主席,第二届我连任主席。
  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县政协常委会下设办公室和工作组(委)以处理日常事务和开展各项活动。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和干事若干人。工作组(委)是人民政协的工作机构,是开展人民政协工作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
  县政协成立伊始,工作千头万绪,首先与县委联系办公地址及工作人员,经决定在县委办公楼一层划出三个房间作为办公室、会议室和档案室(兼打字)。办公室由一位主任和一位办事员(兼打字)组成。随着工作的开展至1982年在二楼又增加了三个房间并增加一位副主任。一届委员会于1981年3月设文教卫生、侨务、科协、工商四个工作组。1982年2月增设文史工作组。二届委员会增设宗教民族工作组。
  根据当时的情况,县政协首先抓以下三点工作:
  一、开展学习在委员和干部中开展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统战政协理论知识,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提高人们对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的认识。
  二、协助县委落实党的统战政策为了加强团结和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由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联合组织落实政策检查组,并由我任组长,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全面检查落实情况,为非党政协委员纠正错案8人,为错划“右派”纠正1人,“右派”家属被株连落实后,迁回城镇户粮的有14户38人,落实原工商业者155人为劳动者,其中128人分别作收回、退休、退职和定补处理。佛教、基督教的房产权问题也基本予以落实解决。
  三、三胞联谊我县是福建省重点侨乡县之一,“三胞”联谊是县政协的重要工作。我们根据“立足国内,面向海外,重点港澳台”的方针和“宣传自己,了解别人,热情接待,多做工作”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首先我们通过座谈会、茶话会、春节慰问等方式与“三胞”亲属开展联谊活动,热情接待回乡探亲旅游的“三胞”以加深乡情乡谊。同时还协助有关部门为侨属、台属落实政策,如一届委员会期间,安置被精简的归侨职工3人,办理退职手续的4人,1958年长桥大队在大办食堂时拆毁侨房二座(住归侨12户,有房间44间),由县政府拨款千元给予补助“二届委员会期间,协助落实政策部门为归侨纠正错案,计:恢复归侨职工工作的有9人,办理退休的14人,办理退职的1人,在省外复职的1人;落实退还侨房66户,面积17563平方米,国家财政补助68万元。为了解除回国探亲旅游侨胞的思想顾虑,为侨务工作打好基础,我们还做了许多细致的思想宣传工作,如侨胞包文华民国时期在长桥做过乡长,人缘不好。他回到福州思想顾虑重重,不敢回到老家长桥村,我当时挂点长桥乡,了解这个情况后,我和李于春同志到长桥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说明侨务政策,然后县侨办派车到福州接他。到达长桥时,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来迎接他,群众还放鞭炮欢迎,到达家门时又受到亲人的热烈欢迎。这使包文华先生深受感动,不但打消一切顾虑还表示愿为家乡效力。在他的影响下,我县回国探亲旅游的华侨逐步增多了。又如热情接待侨胞范培尧、黄振明等以及台胞张家馔等,使他们感受到家乡干部、群众对他们的亲情乡谊,表示愿为家乡作贡献,并把二、三代华裔带回探亲观光,为家乡的繁荣出力!尔后,侨胞黄振明捐资兴建碧光幼儿园;侨胞范培尧捐资兴建培民小学教学楼,并在该校设“元昭”奖学、奖教金,与柳承彬等捐资在屏南四中设“百丽”奖学、奖教金,此外他又投资140万元与县营林公司合资创办本省第一家中外合资营林企业——中外合资屏南县金屏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侨胞张秉钧捐资建熙岭中学教学楼并设“宗龄”奖学金;台胞张家馔捐资建宜洋小学教学楼等都是我们重视“三胞”联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此外,我还亲自抓文史工作,1982年成立文史工作组时我兼任组长,至1983年聘请编辑人员着手征集本县近、现代的有关史料,编辑出版《屏南文史资料》。历届都很重视此项工作,除特殊情况外,每年均编辑出版一辑。为弘扬尊老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1981年县政协专门召开了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座谈会并发给纪念品,反映很好。
  上述就我记忆所及谈了一些县政协初期的工作概况,在党的领导下,由于历届政协领导和全体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的努力,县政协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年为纪念县政协成立15周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以满怀兴奋的心情记述一些当年的情况,殷望我们政协工作者,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搞好工作,为屏南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知识出处

屏南文史资料

《屏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闽东日报社

本书收入“屏南县政协初期工作的回顾”、“全国政协委员莅屏扶贫工作”、“抗日时期的屏南”、“中国夏香菇之乡”等34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良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