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143 条 150 / 2343
2236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对东北军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团结争取广大官兵一道抗日,另一方面对在部队中进行阴谋破坏活动的国民党特务要进行尖锐的斗争,揭露他们的反动面目,防止东北军向坏的方向转化。 经过前一阶段的揭露和斗争,李长胜破坏抗日、破坏团结的罪行有目共睹,已...
2237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一一五师到达鲁南后,为巩固扩大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按照罗荣桓政委提出的“以抱犊崮为中心,向北向西北连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南发展大片平原”的战略构想,决定向南控制郯马平原,打通与华中区的联系,向西与湖西区、向北与鲁中区打通联系...
2238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一一五师进入鲁南之后,随着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日益加强和巩固,鲁南地方党的组织、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地方武装和抗日民众团体都呈现出空前未有的大发展趋势,同时,八路军主力一一五师也在地方党政军民大力支援下得到...
2239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鲁南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和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是随着抗日斗争的形势发展和根据地的创建、巩固、扩大而逐步开展起来的,它始终带有战时的特点并围绕着共产党在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而展开的。根据地的教育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办起来的。学校不仅缺乏校舍...
2240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一一五师师部及大部主力相继撤离鲁南后,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渐趋艰难。进入1941年,因日军连续推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残酷的“扫荡”、“封锁”、“蚕食”,国民党顽固派也再次掀起反共高涨。在敌伪顽的夹击下,鲁南抗曰军...
2241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也是鲁南人民抗战最艰难的时期。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初,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迫使日本当局不得不总结惨败的教...
2242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也是鲁南人民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因敌人频繁、残酷的“扫荡”和大规模的“蚕食”、封锁,加之国民党顽军夹击和连续三年旱灾、蝗灾,鲁南抗日军民遭受到空前严重的困难,财政经济、军...
2243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鲁南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战,进行英勇顽强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图谋。
2244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边联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却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和嫉恨。他们暗中勾结日军,伺机消灭新生的抗日政权。国民党顽固派伺机制造了多起惨案,最终均遭到我军英勇顽强的有理有据的击败。
2245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在敌伪顽联合夹击之下,鲁南抗日根据地被敌伪顽分割成数块互不相连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但鲁南抗日军民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他们在当地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有力支持下,在当地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保卫、巩固了各个抗日游击根据地。
2246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在鲁南津浦铁路沿线和微山湖地区活动的游击部队,开辟一条通往延安的战略交通线。铁道大队、微湖大队等抗日武装护送过路干部往返百余次,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因而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嘉奖和中央领导人的多次表扬。陈光、罗荣桓、萧华、黎玉当时还联名写信给...
2247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1942年5月4日,中共山东分局按照刘少奇的指示,总结和检查了4年来忽视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减租减息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影响了其他工作开展的问题,作出了《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确定从麦收到年底,把这一工作作为一...
2248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根据地的方针政策为了动员、团结全党和全体军民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争取胜利,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是:关于对敌斗争,要树立长期坚持的思想,开展群众性的分散的敌后游击战争,以粉碎敌人残酷的“扫荡”...
2249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鲁南区党委领导全区抗日军民,结合鲁南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先后制定的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即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风运动、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政权和减租减息),实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加强了党的集...
2250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 类型: 正文
实现党的领导一元化、主力地方化和第三次精兵简政后,加强了党的高度统一领导,减少了领导层次,精简了机关,裁减了老弱病残,充实加强了基层,因而提高了应变能力,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为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创造了条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