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争取东北军挤走李长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67
颗粒名称: 第三节、争取东北军挤走李长胜
分类号: D231
页数: 6
页码: 221-226
摘要: 对东北军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团结争取广大官兵一道抗日,另一方面对在部队中进行阴谋破坏活动的国民党特务要进行尖锐的斗争,揭露他们的反动面目,防止东北军向坏的方向转化。 经过前一阶段的揭露和斗争,李长胜破坏抗日、破坏团结的罪行有目共睹,已成众矢之的。李长胜支持不住,在一个夜晚狼狈逃跑。八路军收复崮口,挤走了李长胜,建立了费县抗日民主政府。
关键词: 东北军 李长胜

内容

第三节争取东北军挤走李长胜
  在鲁南,共产党、八路军的主要统战对象是当地各种地方势力和东北军。国民党的各种地方势力中,实力最强的是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张里元。抗战初期,张里元一直与共产党保持着较好的统战关系。1939年下半年,张的政治态度右转,共产党派去的工作人员被迫撤出。但因张对共产党还保持中立态度,根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罗荣桓决定与张里元继续保持统战关系,曾几次派人去张部联络。在名义上归张里元统辖的鲁南各县地方武装,对共产党政治态度不一,互相之间矛盾也很多。罗荣桓对他们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针。
  与鲁南的地方势力相比,东北军是更为重要的统战对象。罗荣桓一进山东,就对东北军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1939年4月26日,他在泰西时,就在师直属队的干部会议上指出:“于学忠到鲁南,统一战线的形势可能会好一些。我们应很好地巩固与东北军之团结。”于学忠是山东人,曾在北洋军阀吴佩孚手下当师长。1927年吴垮台后转入东北军。1936年任国民党的甘肃省主席。西安事变时,他在西安参加了张学良主持的高级将领会议,同意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张被蒋扣押后,东北军即由于学忠率领。抗战开始后,蒋介石把于调到山东,既想让东北军在同日伪的战斗中受到削弱,又想利用东北军限制人民力量的发展,而于学忠一方面不得不受蒋介石的节制,另一方面又时时要提防蒋把他这个“杂牌军”吃掉。因此,他有一个很形象化的口号:“既不红,又不蓝,三条道路走中间。”于学忠部辖有第五十一军和第五十七军。于的苏鲁战区司令部和第五十一军驻扎在沂鲁山区,第五十七军的第一一一师驻扎在日(照)莒(县)山区,第一一二师驻扎在鲁南,同八路军的驻地犬牙交错,师部驻在石河、官庄,离大炉只有12里路。
  早在1938年春天,共产党在第一一二师就设有秘密的工作委员会。1939年,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工委已停止发展组织而专做统战工作。罗荣桓到大炉后便受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托,负责直接领导这个工委。工委负责人谷牧秘密来到大炉向罗荣桓汇报了第一一二师的情况。该师师长叫霍守义,西安事变前,他在陕北,防地与红军接壤,曾奉张学良之命,掩护了大批人员进入苏区,其中包括美国记者斯诺。因此,他对共产党还是友好的。这个师的两个旅都有共产党掌握的战地服务团,每个团都有党领导的宣传队。第一一二师三三四旅六六七团团长万毅,西安事变中是著名的少壮派,事变后被蒋介石扣押,抗战爆发后才释放。1938年3月由张文海、谷牧介绍秘密加入共产党。在他的掩护下,共产党在六六七团的工作十分活跃,几乎每个连队都有党员,抗日气氛十分浓厚。
  罗荣桓听取了谷牧的汇报后很满意地指出:“对东北军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团结争取广大官兵一道抗日,另一方面对在部队中进行阴谋破坏活动的国民党特务要进行尖锐的斗争,揭露他们的反动面目,防止东北军向坏的方向转化。
  罗荣桓初步了解了第一一二师的情况后,便派参谋处长王秉璋去做联络霍守义的工作。王原在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1931年底在宁都暴动中参加红军。由于王对旧军队官兵的思想动态、生活习惯、语言礼节等等比较熟悉,因此王第一次去拜访霍守义时,霍同他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王给霍送来一些宣传材料,其中有一份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霍看了后非常赞赏,王告辞后,霍拿着歌词对秘书李欣说:“我看这支歌很好,咱们也能唱。你就用我的名义起草一个训令发到全师,要大家都唱这支歌。”这位李欣也是共产党员,当有人向霍守义告发时,霍不大相信,说:“只要他抗日,管他是不是共产党。”王秉璋告辞后的一个寒夜,李欣在秘密交通员带领下,顺着崎妪不平的山路,匆匆赶到第一一五师师部去见罗荣桓。
  李欣从1938年起便在霍守义身边工作,对第一一二师情况,对霍守义的政治态度和睥气爱好,以及霍同王秉璋见面的反应都十分清楚。李详细汇报后问罗荣桓:党在第一一二师的工作基础很好,在国民党加剧反共的形势下,是否可仿照山西新军的办法把队伍拉过来。
  罗荣桓立即指出:你们的情况同山西新军不同。山西新军是我们党组织起来的部队,而第一一二师是东北军。你们还是要做好团结上层进步势力和下层广大群众的工作,争取霍守义向好的方向转化,不要搞“起义”。
  在第一一五师师部还有一位人物,他可以在霍的住处登堂入室,同谷牧、李欣等联系而不致引起霍的怀疑,他可以同霍当面争论而不致撕破情面,他就是联络科长靳怀刚。他的父亲靳云鹗曾经当过吴佩孚的副司令和河南省长,同于学忠有袍泽之谊。他的伯父靳云鹏在北洋军阀政府曾两度出任国务总理,同张作霖是儿女亲家。靳怀刚在北平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抗战爆发后回故乡邹县组织游击队,不成,赴延安学习并入党。后奉调到鲁南做联络工作。他和地委书记宋子成等都住在万春圃家后院。罗荣桓同他们结邻而居。
  霍守义是张作霖的老部下,早就认识靳怀刚,称呼他为“老弟”。由于有这层关系,罗荣桓便让靳继续联络东北军。根据统战工作的需要,罗荣桓感到靳的职务需提高一点,又任命他为第一一五师的后方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在同东北军搞统一战线时,注意了又团结又斗争。他每次派王秉璋、靳怀刚去第一一二师之前,都要找地委书记宋子成、群工部长刘兴元、峄县县长潘振武等集体研究谈判预案,设想霍会提一些什么问题,应如何答复。当时霍守义经常鼓吹国民党的一个政府(国民政府)、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罗荣桓等便考虑,假如霍提出我们建立民主政权为“破坏统一”时,便回答他:国民党所派县长、区长在日军进攻面前望风而逃,人民理应成立民选的抗日民主政府,等等。
  罗荣桓还向王秉璋、靳怀刚交代,要反复讲八路军和东北军是老朋友,对霍在抗日中的功绩作充分评价,但在原则问题上又要寸步不让。
  按照罗荣桓的交代,靳怀刚同霍谈判,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霍理屈词穷时便说:“哎呀,老弟,先吃饭,吃了饭再谈。”由于靳按照罗荣桓的指示,在谈判时既坚持原则又注意掌握必要的灵活性,也由于靳同霍的历史渊源,谈判争论得再激烈也没有闹翻。在对霍守义的统战工作中,处理官里庄事件,从而挤走顽固派县长李长胜,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李长胜是沈鸿烈委任的费县县长。沈鸿烈虽是东北军出身,可政治态度和于学忠、霍守义不同。他已死心塌地投靠蒋介石,成为反对共产党、反对八路军的磨擦专家。而李长胜又是五十七军军长缪澂流的外甥。缪同沈在政治上沆瀣一气,也是东北军中顽固势力的代表。李长胜便依仗沈鸿烈、缪澂流作后台,处处同八路军、同人民作对。
  1939年12月28日,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农民自卫团在费县官里庄开会,邀请李长胜参加。李长胜带了一些保安队闯到会场后就以县长身份提出要检阅自卫团,强令自卫团架起枪支,排队集合。然后指使部下开枪,当场打死自卫团干部、团员6人,打伤20余人。这就是震惊鲁南的“官里庄惨案”。消息传出后,鲁南三地委和四县边联的领导人立即开会研究对策,并去请示罗荣桓。罗荣桓说:“要抓住这个事件,首先组织群众到霍守义的驻地游行示威,要求霍守义严惩杀人凶手。”有的干部感到向霍守义请愿不管用。罗荣桓说:“李长胜行凶是在霍守义管辖的地盘里。霍守义还是抗日的,虽然他不想得罪他的上司缪澂流,可也不会支持李长胜,我们向他请愿,造成声势,下面的文章就好做了。”第二天,数百名农救会会员、自卫团团员护卫着几十名死难者家属,涌向一一二师师部,在门外高呼口号,强烈要求严惩凶手,为死难者报仇伸冤。
  霍守义也感到李长胜这件事作得不对,于是派人接见群众,表示:“李长胜制造事端,开枪打人是错误的,我们要做调查。”并表示要向死难者发放抚恤、丧葬费。但是,当示威群众要求“严惩凶手” 时,他却不予答复。
  罗荣桓听取了四县边联负责人的汇报后,对地委和边联的负责人说:“现在请愿已达到了目的。顽固派输了理,我们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群众要求报仇雪恨的劲头也鼓了起来。下面的文章,就要转入武装斗争了。攻打李长胜的驻地崮口村,讨伐顽固派!”于是,地委召开了紧急会议,成立了前敌委员会,调动24个工作区农民自卫团3000余人,兵分5路,把李长胜盘踞的崮口包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长胜据坚固守,自卫团久攻不下。有的干部担心时间久了,霍守义会来增援。罗荣桓好像猜透了大家的心思,及时写了一封信送到前线。他在信上说:“经过前一阶段的揭露和斗争,李长胜破坏抗日、破坏团结的罪行有目共睹,已成众矢之的。前一段霍守义未答应群众严惩凶手的要求,也算可以向缪澂流交账了。现在霍是不会进一步公开支持李长胜的。有八路军主力作你们的后盾,他也不敢援助李长胜。因此,你们要坚定信心,持久围困,不要急躁,不要硬打硬拼。李长胜总有一天会挺不下去的。”这封信传达下去后,包围崮口的各路指挥员和广大自卫团员战斗情绪更加高昂。与此同时,罗荣桓继续派靳怀刚等到霍守义那里做疏通工作。果然不出罗荣桓所料,霍守义一直按兵不动。李长胜支持不住,在一个夜晚狼狈逃跑。八路军收复崮口,挤走了李长胜,建立了费县抗日民主政府。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