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的群众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鲁南革命史》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678
颗粒名称: 第六节、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的群众运动
分类号: D231
页数: 3
页码: 317-319
摘要: 1942年5月4日,中共山东分局按照刘少奇的指示,总结和检查了4年来忽视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减租减息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影响了其他工作开展的问题,作出了《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确定从麦收到年底,把这一工作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来抓。鲁南区党委按照山东分局的指示,于5月10日召开各县党政军领导人会议,进行传达部署,决定在费南县进行“双减”(即减租减息)试点,然后在全区普遍展开。
关键词: 减租减息 群众运动

内容

第六节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的群众运动
  1942年5月4日,中共山东分局按照刘少奇的指示,总结和检查了4年来忽视群众工作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减租减息没有引起足够注意,影响了其他工作开展的问题,作出了《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确定从麦收到年底,把这一工作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来抓。鲁南区党委按照山东分局的指示,于5月10日召开各县党政军领导人会议,进行传达部署,决定在费南县进行“双减”(即减租减息)试点,然后在全区普遍展开。
  鲁南区党委会议之后,区党委书记张雨帆亲自带领工作队进驻费南县进行“双减”试点,区党委组织部长魏思文率30余人的工作队到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的漫子、段庄一带进行试点,以便取得经验指导全鲁南区“双减”工作。
  同年5月12日,一一五师师部指示各部队,要动员全军配合地方进行工作,普遍组织农会,搞好减租减息,扩大民兵队伍,提高群众参加武装和保卫夏收的战斗热忱。6月初,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部组织了30多人的民运工作队,由王韬、马东昌任正副队长,在一一五师民运部长李青带领下,到达费南县皇圍、老山区,协助地方开展减租减息运动。鲁南区党委决定以该区为实验区,并成立了工委,李青任书记。由于李青等人的积极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实验区“双减”运动的开展。不久,中共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决定,李青及工作队留在鲁南工作。李青参加区党委,并任群委会副书记。不久,实验区增加滕县四区和八区(岳朋区),实验区工委改称费滕边实验县工委,并建立了县办事处,李青任书记,王韬任副书记,刘剑任办事处主任。费滕边实验县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运动,推行合理负担。李青带领县委“一班人”首先认真学习中央、山东分局“双减”工作指示精神,尤其是刘少奇对山东的指示,在费滕边实验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双减”工作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搞得有声有色。这个县属抱犊崮山区,山多地少,土壤瘠薄,而且大部分土地都集中于封建地主手中,加之天灾和日军的分割、封锁和频繁“扫荡”,农民的生活非常贫苦。但是,由于这里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开展比较早的地区,广大贫苦农民对共产党、八路军是非常拥护和支持的,尤其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看清了只有共产党和八路军才是他们根本利益的代表者。通过“双减”运动,使全县80%以上的农村和90%的贫雇农提高了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和增加了个人收入,基本上达到了山东分局和鲁南区党委提出的“双减”标准。
  与此同时,双山县(即原滕峄边县)在县委书记穆林带领下,也在群众运动中开展得比较好的70个行政村展开了双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该县也系抱犊崮山区,农民比较贫穷,地主富农只占7%,而中农贫雇农却占93%,地主大大低于平原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双山县实行了二五减租,分半减息,雇工年收入不低于400斤粮食(工资)。这项政策实施中,开明士绅和绝大部分中小地主都非常拥护,并按要求减了地租和利息。按政策,双山县采取了对这些开明士绅保护的措施。而对于那些对“双减”运动阳奉阴违,并与汉奸有勾结,在抗日斗争中有罪恶的恶霸地主,则经说理斗争,召开公审会,给予处决。例如大郭庄有个地主因民愤大,经群众控诉斗争后处决,为民除了害,推动了双减运动的开展。据统计,双山县通过双减,使全县40%贫雇农增加了粮食和钱的收入,使群众的抗日积极性空前高涨。
  中共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在以魏思文为首的区党委工作队的帮助下,也积极地开展了“双减”试点工作。他们由县委书记刘子见、组织部长孙黎明、宣传部长马斌和民运部长宋大成等组成了若干“双减”工作组,分别到一区的漫溪、段庄、房村、银厂,三区的万村、张家村、安庄,四区的鲁城、马庙、阎庄和刘郭等地村庄,相继召开了群众大会,发动佃农、贫下中农向地主进行了“二五减租,分半减息”的斗争,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基本上达到了“双减”的目的。
  “双减”政策主要是对地主和资本家实行限制,在抗战前的地租额的基础上减少25%,利息不能高于一分半,雇工粮食工资最低不少于300斤,女工和童工分别不少于200斤和100斤。农民交租交息,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地主。经过各级党委和工作队的努力,“双减”工作在各试点的村镇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广大佃农和贫下中农受到了教育,生活上有了改善,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对共产党、八路军更加热爱,因而青年参军参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由于“双减”的开展,也削弱了农村封建势力,迫使其不敢乱说乱动。在“双减”运动的后期,还改造了村政权,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顿了农会和其他群众组织,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鲁南区的“双减”运动发展不平衡,还没有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因宣传不全面、不深入,有些群众还存有怕“变天”的思想,因而出现了明减暗不减的现象。再者,该地区尚不够稳定,敌人还经常来“扫荡”、掠夺,反“扫荡”、反“围剿”的战斗任务尚重,领导不可能拿出较多的精力来开展“双减”。所以,有些县双减工作只是传达了一下,并没有深入开展。1943年1月,日伪军万余人对鲁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鲁南抗日军民全力以赴投入反“扫荡”,双减运动被迫停顿。

知识出处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

《鲁南革命史》记述的是鲁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即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为使读者明了鲁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故先追溯一下鲁南的古代文化、五四运动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