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217 / 1011
3241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査果西沟摩崖造像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纳西乡纳西村(下盐开村)査采四沟内(图22)。造像雕凿在查果西沟拉康内的面南大石和面西小石上。大石南面自西向东雕凿 3尊造像,分别为浮雕菩萨、浮雕大曰如来、浮雕菩萨 (图23);东面自南向北雕凿2...
3242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三、关于造像题材与组合本文章内容包括:根据芒康、察雅两县6处吐蕃拂教石刻造像的种类可知各处造像的题材与组合如下、2.吐蕃时期其他13处、15组佛教石刻造像的题材与组合亦如下。
3243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1 )大日如来题材造像共计6组,均为胎藏界法界定印大日如来及其与二菩萨或八菩萨的组合,贯穿于每处造像中,基本组合包括3种:①单体大日如来造像1处(然堆玛尼石刻造像);②大日如来与二菩萨造像2 处(查果西沟摩崖造像、达琼摩崖造像);③大日如...
3244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1 )大日如来题材造像共计9组,基本組合包括5种:①单体大日如来ᅩ②大日如来与二菩萨;③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④大日如来与二佛; ⑤大日如来与四方佛。 (2 )菩萨题材造像共计3组,皆为单尊造像,无明确组合。分布较分散。 (3 )显教佛题材造...
3245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目前为止发现的19处吐蕃佛教石刻造像的服饰可分为佛装、菩萨装、俗装3种。佛装仅出现在显教或部分密教佛像上,主要表现为内着僧祇支、外着袒右袈裟、跣足。菩萨装、俗装则同见于大日如来等密教佛像及菩萨像中。菩萨装皆腰系带、下身着裙、跣足,上身服饰则...
3246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最近在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展览图册《ПЕЩЕРЫ ТЫСЯЧИ БУДЦ》中刊布了两幅出土于黑城的水月观音像,分别刊登于该书的第 329页和330页。其简介中称:水月观音像,纸本画,1015.00x595.00厘米, 哈拉浩特,公元12...
3247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俄藏黑城出土的这两幅水月观音像,其中Х-2438构图简单,水月观音游戏坐于嶙峋山崖下铺有方毯岩石之上,观音一腿半盘平放,一腿蜷曲而立,左手搭在左膝上,右手拄在方毯上,神情闲暇,左前方台之上放置着净水瓶,瓶中插有杨枝。水月观音座位前方是波涛汹...
3248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俄藏黑水城出土两幅水月观音配图都不一样,这是应当引起我们十分注意的问题。Х-2438号水月观音配图比较简单,只绘制有两位膜拜观音的功德主,显然这是图像的出资者或者功德主,他们可以是生者也可以是往生者,是观音菩萨普度的对象。Х-2439号水月...
3249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毗沙门天是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图像,由于此神既是敦煌地区的保护神又是于阗地区的保护神,加之一些神话传说,因此, 对于此神的供养在敦煌地区十分盛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毗沙门图像, 并衍生出不同的组合造像' 由于没有直接的文献支持,...
3250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榆林窟第25窟现存前室和主室,窟门向西,通过前室所存光化三年题记,可知其下限为公元900年,学者通常认为此窟壁画为中唐所绘。前室大多壁画已失,进入主室,中心有佛坛,只存坐佛一身,余像已毁。东壁绘卢舍那佛与八大菩萨,顺时针右旋;南壁为无量寿经...
3251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敦煌中唐和西域的毗沙门天王,表现为基本统一的样式,即所谓的兜跋毗沙门天样式(参见松本文三郎的论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这种兜跋像虽然大量地出现在西域和敦煌与于阗有关的洞窟中,但笔者认为其可能来源于西藏而不是中亚。有两个理由,一是兜...
3252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毗沙门的组合中,一个突出的形象就是戴虎头帽、披虎皮的形象了④这个形象多是与毗沙门天,即财神伴出的,而且其手中多持有吐宝鼠或吐宝鼠皮作的袋子。如果按佛典所记,天部组合的毗沙门天多与吉祥天女、鬼子母、最胜太子同出,那么这个形象是否即是最胜太子呢...
3253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对于榆林窟第25窟前室的毗沙门天组合像的辨识是:中心主尊是兜跋毗沙门天,左侧是大辩才天女,右侧是独键。而五代晋开运四年曹元忠雕造舭沙门天印画则代表了这种以毗沙门天王为主尊的图像组合的最终形式:中心主尊兜跋毗沙门天,其左侧上是举小儿的鬼子母,...
3254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北传佛教艺术的天王造像中,紕沙门天王像特别引人注目。它最初从属于四天王造像体系,但在佛教艺术由印度向外传播过程中,伴随着此天王的信仰在更大地域的不同民族间流传,毗沙门天王像逐渐脱颖而出, 显得一枝独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造型类别上都远远超...
3255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国外研究者中,日本学者开展研究最早,且参与探讨人数最多。 1930年,源丰宗发表论文《兜跋毗沙门天王像的起源》②。在文中,他将此类天王像的源头追溯至西域的于阗国,还将其服饰与龟兹壁画中的供养人对比。同年,松本荣一也发表论文,对此图像的绘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