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230 |
颗粒名称: | 敦煌兜跋毗沙门天王像刍议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10 |
页码: | 399-408 |
摘要: | 在北传佛教艺术的天王造像中,紕沙门天王像特别引人注目。它最初从属于四天王造像体系,但在佛教艺术由印度向外传播过程中,伴随着此天王的信仰在更大地域的不同民族间流传,毗沙门天王像逐渐脱颖而出, 显得一枝独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造型类别上都远远超过其他三位天王。在众多的毗沙门天王像中,有学界所谓的兜跋毗沙门天王像,其造型独特,特征明显。据学者概括的此类天王像的主要特征为:第一,地神由地中露出上半身并以双手托举天王双足;第二,天王身披长遮膝部的铠甲,腰束带,斜挂长剑;第三,天王头戴精致的宝冠,手捧小塔①。在上述特征中,地神的出现是兜跋毗沙门天王像区别于其他类型毗沙门天王像的重要标志物。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