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榆林窟第25窟的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26
颗粒名称: 一、榆林窟第25窟的介绍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6
页码: 375-380
摘要: 榆林窟第25窟现存前室和主室,窟门向西,通过前室所存光化三年题记,可知其下限为公元900年,学者通常认为此窟壁画为中唐所绘。前室大多壁画已失,进入主室,中心有佛坛,只存坐佛一身,余像已毁。东壁绘卢舍那佛与八大菩萨,顺时针右旋;南壁为无量寿经变,西壁为文殊变和普贤变,北壁是弥勒变。供养人像分布在南北壁下部。南壁为男性供养人6身,北壁为女性供养人4身(图1)。试图整体考虑全部壁画的关系, 笔者不得要领,似乎看不出壁画之间的关联,于是笔者避开这种挑战,从单幅图像的认识开始。本文选择的是榆林窟第25窟前室东壁北侧的毗沙门天组像。下面描述一下前室的整体图像,这对于考虑个别图像的意义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榆林窟第25窟现存前室和主室,窟门向西,通过前室所存光化三年题记,可知其下限为公元900年,学者通常认为此窟壁画为中唐所绘。前室大多壁画已失,进入主室,中心有佛坛,只存坐佛一身,余像已毁。东壁绘卢舍那佛与八大菩萨,顺时针右旋;南壁为无量寿经变,西壁为文殊变和普贤变,北壁是弥勒变。供养人像分布在南北壁下部。南壁为男性供养人6身,北壁为女性供养人4身(图1)。试图整体考虑全部壁画的关系, 笔者不得要领,似乎看不出壁画之间的关联,于是笔者避开这种挑战,从单幅图像的认识开始。本文选择的是榆林窟第25窟前室东壁北侧的毗沙门天组像。下面描述一下前室的整体图像,这对于考虑个别图像的意义可能会有一些影响。
  (数字表示壁画的位置,附黑点的数字为有题记的画)1.说法图2.甬道天王残像3.雨道天王像4.说法图 5.菩萨像6.说法图7.北方毗沙门天王像8.南方天王像及光化三年题记9.说法图10.菩萨像一身11.甬道天王像.12.甬道天王像13.普贤像14.文殊变15.弥勒变16.卢舍那与八大菩萨17.观无董寿经变18.佛坛北东壁开窟门,在前甬道北壁存天王像1身(已毁),南壁存天王像1身 (已毁)。 进入前室,整体图像是东壁门上的佛传故事,门北侧上画菩萨 1 身,下画毗琉璃天王1身,门北侧上画说法图1铺,下画毗沙门天1身及眷属(图2 )。北壁和南壁现存为宋画,暂不考虑。后甬道南壁、北壁各画天王像一身,顶绘说法图。
  毗沙门天王是小乘、大乘与密教经典中所共同推举的护法神。居士道场或一般佛教集会场所,也可以供奉毗沙门天王像,并尊奉为道场的护法神。毗沙门天王是正信佛法的保护神,因此,修毗沙门天王法或供奉天王像,与正信佛法正好相補相成。佛教道场以及平常有固定早晩课或恒修某一本尊的显密同修,都可以兼奉毗沙门天王。尤其是在家佛子,要求消灾解厄、福祉增进也多供奉此神0又由于毗沙门天为敦煌地区的守护神,因此敦煌石窟中的毗沙门天的形象较多。
  对于中唐前后所存毗沙门天的认识,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与本文直接相关的是上个世纪松本文三郎的《兜跋毗沙门天考》®。
  本文在此将考虑这种身形的毗沙门天王与其伴神的组合关系,对主要神祇进行图像学的辨识。
  现存可资比对的图像资料有:莫高窟第 154窟( 中唐 )南壁西侧下部的毗沙门像。
  图像组合是毗沙门与所谓的 “恭御陀天女”(图3)。
  莫高窟第154窟(中唐)南壁西侧上部的毗沙门像。
  图像组合是毗沙门与菩萨 (观音?)(图4)。
  榆林窟第25窟(中唐)毗沙门,图像组合是毗沙门天与天女(有后期天历二年《1329年》榜题,内容为大辩才天女供养)及戴虎皮帽持鼠者(图5、6)。
  高昌回鹘时期行道天王图,木头沟二区E窟,见格伦威德尔的《中国突厥故地古代佛寺》图 628。图像组合为舭沙门天与鬼子母等神( 图 7)。
  丹丹乌里克II号寺院唐壁画及毗沙门塑像。可能的图像组合是毗沙门与天女(或称“鬼子母”或称“吉祥天”)(图8)。
  敦煌绢画,自《西域美木》卷二图084“毗沙门天と乾闼婆”(断片),可见的图像组合是毗沙门与戴虎皮帽持鼠者(图9)。
  大英博物馆藏五代晋开运四年曹元忠雕造毗沙门天印画(Stein paining 245、Ch.xxx002)①。图像组合为I批沙门天与左侧天女、右侧鬼子母及戴虎皮帽,着虎皮者,手中持物无法辨识(图10)。
  榆林窟第15窟前室北壁西夏画黄财神与菩萨及戴虎皮帽持鼠者(图11)。
  集美博物馆藏E0.1162绘画(图12)。
  綜合以上作品,可知出现的形象有:穿长甲冑的毗沙门天王、天女、着虎皮戴虎头帽者。

附注

①松本文三郎著,金申译《兜跋毗沙门天考》,《敦煌研究》2003年第5期。 ①五代晋开运只有三年,指的应是后晋出帝石重贵的开运三年,即公元946年,画中记年写大晋开运四年不知何意。也有的学者提到是公元947年,显然用的是楚文昭王马希范的开运四年。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