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49 条 21 / 670
30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正宁历代诉讼文书,少数自书,多数请人代书。因此,替人代书诉状者较多,但代理辩护者较少。清末民初,县域有一些人专替人撰写诉状、代理诉讼的 “土律师 ”,县政府的个别书记员也替人写状子、打官司,并收取一定费用。
30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正宁县法律援助中心自2003年10月成立后,接受人民法院指定和当事人申请,为经济贫困的受援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30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汉代,县境内乡有 “庠 ”。隋,设县学和私学。金、元时,设学校。明、清两代,乡里、百户设社学和义学。
30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元、明、清时,县设儒学,有教谕、训导各1人。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劝学所,置总董1人。民国14年,改劝学所为教育局,设局长1人,督学2人,干事6人。
30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因设于文庙,又称庙学,为生员研习和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处所。北宋大中祥符五年,本县始设县学,详情无考。元至正初年,于县治罗川城东设真宁儒学。
30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组织农忙托儿所或托管所。有教师244人,多系农村妇女,未受专业训练,识字者极少。1959至1961年 “三年困难时期 ”幼儿园停办。
30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当年,全县建起初等小学堂6所,各设教习1人,有学生60余人。3年1月,雷苟村成立初级小学校。5年,初级小学校改称国民学校。
30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36年(1947),国统区仅有高中毕业者26人、肄业者40人,初中毕业者206人、肄业者209人。
30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革命根据地时期,新正县境内创办有鲁迅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新中国建立后,成立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培养出大批教育人才。
31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0年冬,西北工农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后,由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队委会发起,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三嘉塬创办军政训练队,队长为留学苏联的张从。军政训练队分高级班、普通班两个班次。
31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职业技术中学初名榆林子农业中学,位于榆林子镇中街,1982年3月动工兴建,1984年9月建成并招收第一批学生。1986年9月改称县榆林子职业技术中学。
31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年,教师沿用聘任制,以当地前清举人、贡生、生员为主要对象。21年后,公办完小校长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教师由校长聘请。
31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域教育经费始载于清代。乾隆五年,知县茹玺置学田七顷二十亩,以田租作为经费;二十六年,县域年教育经费银385两5钱;二十八年,知县折遇兰新设学田三顷五十九亩,共计十顷七十九亩。
31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校舍多为窑洞。32年11月,张振襄捐给山河镇中山中心学校房基地3亩,价值3.15万元。37年,县工商界、农村富户捐助银元900块,办起正宁县中学。
31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县域民众就有制造简单生产工具及培育农作物的先进技术。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技术向现代科技过渡,全县人民大力开展科技活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