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宁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72002022000029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D631.15
页数: 2
页码: 181-182
摘要: 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元、明、清时,县设儒学,有教谕、训导各1人。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劝学所,置总董1人。民国14年,改劝学所为教育局,设局长1人,督学2人,干事6人。
关键词: 教育工作 教育机构

内容

县级教育行政机构元、明、清时,县设儒学,有教谕、训导各1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劝学所,置总董1人。
  民国14年(1925),改劝学所为教育局,设局长1人,督学2人,干事6人。25年(1936)7月,撤销教育局,由县政府第三科兼管教育。27年(1938),恢复教育局。29年(1940)裁局置教育科,设科长、督学各1人、工作人员9人。
  革命根据地时期,民国24年(1935)8月,新正县下设文教部。26年(1937),改称教育科,科长1人,科员2人~3人。次年,改称县政府三科。28年(1939),由县长管理教育工作。1950年,县人民政府设三科,主管文教,科长1人,干事2人。1953年5月改称文教科。1955年2月改称教育科。1962年置县文卫局,局长1人,干事2人。1966年6月至次年3月,改称 “县夺权总部文卫办公室 ”。1968年3月,改称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文教组,组长1人,干事3人。1970年7月改称县革命委员会文卫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干事6人;11月,改称县文教卫生局革命领导小组。1974年3月改称县文教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干事7人。1983年12月,改称县教育局。1997年8月,改称县教育体育局。2002年4月,改称县文化教育体育局。2006年,内设督导室、教研室、电教馆、工农办、招生办、自考办、项目办、职教办、体校9个科级事业单位和人秘、财务、教育、审计4个股。共有职工40人,其中设局长1人、副局长4人。
  基层教育行政机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学区,每学区设劝学员1人。
  民国14年(1925),各乡设学区,学区设教育委员1人。21年(1932),各区设专职教育委员。28年(1939),各乡(镇)公所设文化干事1人。革命根据地初期,新正县区、乡、村均设教育管理机构。28年(1939),区配备教育科长,乡、村各配备文化主任和委员。1950年11月,在区乡设文教助理员各1人。按乡镇划分学区,各设教育委员1人。1956年,改区、乡文教助理员为文教干事。1958年,各公社设文教专干。1968年,各大队建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1972年,县文教局向各公社委派文教干事,协助公社管理农村中小学。1980年,各公社设教育专干1人。1986年后,实行 “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至1990年4月,乡镇均建立独立的教育管理委员会,为副科级单位。2002年,撤销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成立乡镇辅导区,主任多由中心小学校长兼任,个别的由初中校长兼任。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

相关地名

正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