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23 条 115 / 1335
1711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清嘉庆八年(1803)前,朝廷不准畲民参加科举考试。嘉庆八年仪征阮元抚浙,会同浙江学政奏准,畲民始获参加科举考试。清代,丽水畲民中有3名秀才。
1712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长期迁徙又居住在山区,历来缺医少药,往往患有各种疾病,而难得到及时医治。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949年前,畲民对疾病都缺乏防治,一旦得病或采草药自治,或请巫医(祝由)以巫术和草药治疗,有些村落人口逐年减少。中...
1713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畲族风俗婚姻:畲族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畲族葬俗曾行火葬,尔后改为土葬,又盛行“拾骨重葬”;畲族自明、清结束迁徙而定居后,即兴起撰修宗谱;畲民对祖先极为崇敬,尤其是对高辛王(帝喾)和始祖龙麒更为膜拜,也表现在《高皇歌》和''传师学师”仪式等。
1714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畲族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昔日沿族规,行族内婚,排斥与其他民族通婚,由于姓氏过少,同姓不同支的可通婚。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这一习俗逐步改变,宜可同其他族通婚。
1715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畲族的葬俗,不断变迁。明代至清朝早期,曾行火葬,尔后改为土葬,又盛行“拾骨重葬”。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及一些地方志书上都有所述。
1716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农历正月初一,畲民早起放开门鞭炮后,父母就拎着蓑衣,率子女到门外平地上,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插三支燃香,然后和子女一起跪拜四方神灵,祈求赐福。部分畲家尚承沿“汲新水”之俗,即由此家大人到井边或山坑潭前,插三支明香,取回一桶水用做早餐。吃饭在...
1717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畲族有较多的福日教普遍的有;土地爷福、保苗福、完满福、年满福、立夏福、白露福、秋福、冬福。畲族除了建有姓氏宗房的祠堂外,尚有特殊的“祠堂”,称为“一堂祖”,这是一个宗房支系的“祖祠”,而这祖祠无宇无祠,仅是竹蔑编制的两只箱笼,此即“一堂祖”...
1718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畲族自明、清结束迁徙而定居后,即兴起撰修宗谱,撰编时,行第序列中,男子要空第一位,女子要空第二位,供早逝或遗漏者列席。每支宗房创立宗谱,过几十年就要续修增订。
1719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畲族崇拜:畲民对祖先极为崇敬,尤其是对高辛王(帝喾)和始祖龙麒更为膜拜,也表现在《高皇歌》和''传师学师”仪式;畲民崇拜太阳神,在“传师学师”仪式中,或日常生活禁忌中,都有表现。
1720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畲族有句俗语:“造成风水画成龙。”所谓''造成风水”,即要保护居住环境加强绿化,“风水”好了,人即“成龙”。服饰共同特点是:皆衣麻,崇蓝黑,无裙,根据生活需要,分日常生活服、劳动衣、出客衣、新娘衣、法衣等等。
1721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长期迁徙,居住都极简陋。往昔,畲族搭寮居住,把寮称为“拉山哈拉”即畲寮,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拉”已消失,被泥木结构的瓦房所替代,现许多畲家,已建成砖混结构的“小洋楼”。
1722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据《处州府志》载,畲族服装是“无寒暑,皆衣麻”。因地域不同,畲服亦有较大差异,但其共同特点是:皆衣麻,崇蓝黑,无裙。
1723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莲都废除保甲制,县以下成立区、乡(镇)人民政府,区设正、副区长、文书及民政、公安、生产、财粮、文教等助理。乡(镇)设正、副乡(镇)长,行政委员,文书。乡以下设村,村设村主任。
1724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莲都区街道主要有岩泉街道、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水阁街道 、富岭街道等。
1725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正文
地处丽水城区东北部,位于北纬28°2629'-28°3313'东经119°5422"—120°0112"。辖区面积52.59平方千米,2010年总人口90837,其中户籍人口27958。街道办事处驻地丽阳街1089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