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432 条
2021年
143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432 条
其他
732条
动物
81条
土地资源
20条
景物
34条
植物
30条
正文
1条
民俗
88条
水果
17条
疾病
11条
矿产
17条
粮食
24条
美食
30条
艺术
119条

颗粒列表

共 1432 条 67 / 96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991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是一种将头发汇集于顶,束髻之后抛向一侧的发式。梳挽时同时将鬓发处理成薄片状,紧贴双颊[8]《新唐书·五行志》记:“唐末,京都妇人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阿斯塔那229号墓出土的一件彩绘仕女俑,面部丰满,身着绿色长袖襦,穿裙腰至...
992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是中国古代未成年女子普遍梳编的一种发式,又称丫头,鸦头。其状犹如树枝间的丫杈。丫髻出现的很早。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雕儿童,头上就梳两个小结,以后历代沿用成为青少年女子的专用发式。1972年山东高唐县城关东魏房悦墓出土的一件陶制少女俑,青交...
993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又称丫鬟髻。其梳法是把头发分成两股,梳理成环状,分别附左右两鬓,它是盛唐时期主要为青年女子所喜爱的一种发式。如花蕊夫人《宫词》所云:“年处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李嘉佑《古兴》云:“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吐鲁番喀喇和卓古墓壁画中所...
994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是中原地区十分少见的唐代西域女子特有的一种发式。这种发式见于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一件女俑,女俑面目清秀,头上似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故我们称之为鸟髻。鸟是古代西域人民喜爱的一种动物,其形象在新疆古墓中出土的丝、毛织物中十分多见。这件梳鸟髻的女...
995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眉毛是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部位,新疆各民族饰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期是用石笔磨粉或是用树枝烧成炭条描绘眉毛。考古人员还在鄯善县2500年前的苏贝希古墓、温宿县汉代的包孜东古墓、洛浦县山普拉古墓都发现了用于描眉的眉石和石眉笔,说明西域画眉的历史十...
996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据文献记载,早在汉代我国西北地区的匈奴贵族妇女就有喜欢用胭脂化妆的习俗。公元前138年和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将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介绍到了中原,胭脂也被引进到中原地区,深受中原妇女的喜爱。专家们认为胭脂是一种用名为“红蓝”的...
997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花钿是一种额饰,通常用色纸、鱼鳞片、金箔、丝绸等多种材料剪成花样粘贴而成,也有直接用颜料描绘在额头上的。相传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有一次喝了许多酒后,醉卧在一个长椅上,正好有一朵梅花掉在她的额头中间,额上染上了一朵五瓣花的花痕,洗之不去,宫...
998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女子在前额上涂画黄粉也是唐代西域女子中颇为流行的一种妆饰手段。这是一种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妆饰手段。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时期,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一社会现象的生...
999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藏中出土的屏风画《仕女图》绢画和彩绘女舞俑所表现的仕女和舞女,其面部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面饰,就是在女子太阳穴部位各画一条红色弯弯的新月形,有的还故意描绘成残破状,宛如白净的脸旁平添了两道伤疤,这种妆饰,被称为“斜红”。在...
1000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面靥也叫“妆靥”,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它原是宫廷生活中宫女月事来临时,不能接受“御幸”的一种暗示。但宫中舞伎见其红圆可爱,不时仿效一下,拿来作脸妆,以后传到民间,逐渐演变成一种妆饰。据考证,早在汉代中原就有点面靥的习尚,不过那时叫“...
1001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民俗
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藏中出土的绢画《仕女图》、女舞俑等女子形象中(图9),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西域女子的口型十分娇小,反映了当时西域高昌女子的审美情趣。这与当时中原地区的审美标准有相同之处,如同白居易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种富有...
1002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其他
近年来,反映盛唐时期题材的影视作品,频频出现在屏幕当中,无论是万人之上的武则天女皇,还是令三千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还有那些围绕左右的宫女们,穿着的华丽的丝绸裙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唐时期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些影视作品里所扮...
1003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其他
手镯是一种套在手腕上的装饰品。人类学家们认为,手镯是抢婚制的产物。人类社会从群婚制向偶婚制变革过程中,世界各地都曾流行过掠夺婚。当时男子只要有武力,可以把自己看上的女子抢走,然后在女子的手或脚上,套上铜或铁制成的套圈,然后在套圈上刻上男子的...
1004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其他
当纤纤的手指穿过熠熠生辉的钻石戒指时,是否意味着幸福生活的开始呢?戒指给女性的手指带来了美感,同时也蕴涵着某种情怀。戒指也称指环,作为一种套在手指上小环,现在看来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装饰品,但在遥远的古代,则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西方学者们认...
1005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 类型: 艺术
羽毛是人类最早的装饰品之一,在新疆早期的墓葬中,帽上插羽的现象比较多见,在罗布泊地区发现的“楼兰美女”,出土时头戴的尖顶毡帽左侧就插有两根雁翎。20世纪30年代,瑞典人贝格曼在若羌县罗布泊地区5号公墓发现一具老年妇女的尸体,头戴浅黄色尖顶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