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995
专题名称: 画眉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043.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眉毛是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部位,新疆各民族饰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期是用石笔磨粉或是用树枝烧成炭条描绘眉毛。考古人员还在鄯善县2500年前的苏贝希古墓、温宿县汉代的包孜东古墓、洛浦县山普拉古墓都发现了用于描眉的眉石和石眉笔,说明西域画眉的历史十分悠久。到了唐代,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画眉的风气日盛,就连八岁的女孩,都能像大人一样描起眉毛。如李商隐《无题》诗:“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据史籍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兴趣广泛,不仅喜欢吟诗作曲,还染有“眉癖”,曾令画工画《十眉图》。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西域女子对眉毛的修饰也十分重视。新疆博物馆收藏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一组劳动妇女俑的眉毛的十分独特,眉毛细长而弯曲,同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飞天、菩萨等人物形象的眉毛十分相似,如同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中描绘的那样“青黛点眉眉细长”。现藏于日本的出土于吐鲁番吐峪沟古墓的一幅《乐舞女图》绢画中的女子的眉毛也是细长的柳叶眉,初唐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一诗中“纤纤岁月上鸦黄”形容的就是一种象新月一样又细又弯的眉形。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围棋仕女图》中的那位正在下棋的贵妇人以及旁边站着的侍女们的眉形却描绘的又黑又宽(图5),如同唐代诗人沈全期诗中所云:“拂黛随时广。”反映了当时描绘阔眉的风尚。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