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003
专题名称: 手镯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055.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手镯是一种套在手腕上的装饰品。人类学家们认为,手镯是抢婚制的产物。人类社会从群婚制向偶婚制变革过程中,世界各地都曾流行过掠夺婚。当时男子只要有武力,可以把自己看上的女子抢走,然后在女子的手或脚上,套上铜或铁制成的套圈,然后在套圈上刻上男子的名字,用来表明,抢来的这位女子是他的私有财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抢婚制逐渐消失,金属套圈演变成脚镯或手镯。新疆古代是否存在抢婚制,我们不得而知,但考古资料表明,新疆先民装饰手的习俗由来已久。考古工作者在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发现的3800年前的女尸,出土时就有一件玉手链系在她的右手碗处,是用数根细红毛线绳合拧成一根粗毛线绳,穿过一只扁椭圆形淡黄色蛇纹石玉珠制成,珠长2.4厘米、厚1厘米[2]。1936年贝格曼在罗布泊地区5号公墓,发现了一件用铜丝制成的手镯,距今也是3800年左右。考古工作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香宝宝墓地发现了一具2400年左右的12~13岁的少女的遗骸,她的右手腕有一个铜镯,左手腕有一个铁镯。2003年新疆考古所在距塔什库尔干县城西南约40公里处的下板地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7件铜手镯,这些手镯“用一条铜片弯曲成圆环形,铜片刨面呈月牙状弧形”,发掘者初步测定其时代在公元前10世纪~公元前6世纪左右[3]。2004年新疆考古所在伊犁州尼勒克县奇仁托海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枚用炭精制作的手镯,圆形,由两个半环对接而成,中部穿孔,内径6.5厘米,外径8.5厘米,时代为汉晋时期。 1995年尉犁县营盘7号墓出土的1件铜手镯,直径6.7厘米,镯面以铜丝扭成相对的螺旋纹,其外用铜丝缠绕,且有活扣,使镯随意紧松便于佩带。营盘20号墓出土的1件手镯,用黄铜铸成环形,直径6.5厘米。考古工作者在博乐市达勒特古城遗址发现了一枚金手镯,直径5厘米,宽1.5厘米,厚0.1厘米,重48.7克,缘凸饰旋纹,两端有花草纹,精巧华贵。 手镯是吐鲁番西州女子比较喜欢的首饰,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围棋仕女图》中的贵妇(图15),身着华丽的丝绸襦衣,右手两指间夹着一枚围棋子,手腕上戴着一个金灿灿的手镯,十分引人注目。黄金也是制作手镯的主要材料之一,考古人员在位于博乐市东南27公里处的达勒特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一对元代的黄金手镯,保存得十分完好,直径5.5厘米,宽1.1厘米,开口窄带状,面上饰浮起鱼子状珠,两端有花草纹,精巧华丽(图16)。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