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997
专题名称: 花钿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044.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花钿是一种额饰,通常用色纸、鱼鳞片、金箔、丝绸等多种材料剪成花样粘贴而成,也有直接用颜料描绘在额头上的。相传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有一次喝了许多酒后,醉卧在一个长椅上,正好有一朵梅花掉在她的额头中间,额上染上了一朵五瓣花的花痕,洗之不去,宫女们见其新异,竞相效仿,她们直接把梅花的形状画在额际间,以后逐渐形成了贴花钿的习惯。五代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眉妆。”另外,对于花钿之所以在女子中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借以掩瑕。相传武则天当权时,每次召见宰相时,都令上官昭容卧于床裙记录所奏之事。一日,宰相来奏事,昭容偷偷窥看,被武则天发觉,大怒,用指甲刀将她脸上刺伤,上官昭容便用花钿来掩饰脸上的伤痕。宫女们见了感觉十分新奇,都纷纷效仿,渐渐成了一种时髦的做法。花钿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桃花形、梅花形、菱形、宝相花形、圆形等,颜色多有红、黄、绿等。其中,最为精彩的是一种“翠钿”,它是以各种翠鸟羽毛制成,整个饰物呈青绿色,清新别致,极富情趣。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屏风画《仕女图》绢画中的女子服饰华丽、形态端庄、气质高雅,额际间贴的菱形花钿十分醒目(图6)。此外在阿斯塔那唐墓出土几件女舞俑的额际间也有这种妆饰。唐代诗人杜牧诗中曾云:“春阴扑翠钿。”温庭筠诗里也有“眉间翠钿深”的描述,由此可见,绿色花钿在西域确实存在,而且在吐鲁番西州妇女中十分流行。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