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
机构用户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726 条
2022年
726 条
中图分类法
全部
726 条
6
1条
C 社会科学总论
25条
D 政治、法律
140条
E 军事
38条
F 经济
221条
G 文体、科学、教育
45条
I 文学
7条
J 艺术
11条
K 历史、地理
46条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15条
Q 生物科学
3条
R 医药、卫生
14条
S 农业科学
30条
T 工业技术
75条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8条
颗粒列表
共 726 条
35
/
4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中图分类
颗粒类型
511
第一节 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12月,区内部分县建立人民政协组织。其后,各县均建立政协组织。县政协由政协山东省委员会直接领导,聊城地委统战部负责协调指导。
512
第二节 工作联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全区只有临清、聊城、阳谷、莘县设有政协组织,工作联络由地委统战部办理。
513
第三节 委员会议及重要提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委员会议政协委员会的前身为各界代表会,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后,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514
第四节 文史资料征集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6月,阳谷县政协率先建起文史资料研究科。1984年后,各县市普遍开展这项工作。征集的内容包括政治、军事、工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民族宗教、名胜古迹、名人轶事、风土民情等。
515
第四章 民政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拥军优属1940年,境内青年根据冀鲁豫行署的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开展拥军优抗活动。当年,募捐慰劳部队的鸡蛋550公斤、鞋2500余双、袜子1800双、手套1050副、粮食2075公斤、现金2200万余元(旧币)。
516
第一节 优抚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40年,境内青年根据冀鲁豫行署的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开展拥军优抗活动。当年,募捐慰劳部队的鸡蛋550公斤、鞋2500余双、袜子1800双、手套1050副、粮食2075公斤、现金2200万余元(旧币)。
517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聊城地区内复员军人安置工作始于1950年。当时的安置原则是“妥善安置,各得其所”,将家庭成分好、政治可靠且无家可归者,安置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其余回乡做基层工作或参加农业生产
518
第三节 救灾救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党和政府关心灾民疾苦,组织生产救灾,并以以工代赈、生产自救、国家救济等方式给予扶持。
519
第四节 社会福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境内曾设有慈善团体,或由官府主办,或由绅民募捐举办。清末,东昌知府曾创办施医局、施粥厂;堂邑县柳林村村民武训,多方募捐,创办柳林义学,收容贫苦子弟入学就读。民国期间,范筑先号召各县政府兴办慈善事业,帮助孤老残幼解决困苦。建国后,党和...
520
第五节 婚姻登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彻底废除旧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主,自愿结合,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并实施婚姻登记制度,结婚、离婚、复婚均按照婚姻法规定到基层人民政府进行登记。
521
第六节 殡葬改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期,区内仍沿袭旧时丧葬习俗,行木棺土葬,久丧厚葬,迷信礼俗繁缚。1956年,开始对旧的殡葬习俗进行改革,部分县市采取算帐对比和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破除“请阳阴,看风水,找穴道”和丧事大办的封建迷信思想。
522
第五章 人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干部编制总的原则是根据工作需要,分别轻重缓急,因事设人。1946年8月,冀南行署规定专员公署可配干事、警卫等人员83人。1949年,专署设置机构13个,干部编制147〜155人,事务29人,公安(看守)员74人。
523
第一节 编制管理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干部编制总的原则是根据工作需要,分别轻重缓急,因事设人。1946年8月,冀南行署规定专员公署可配干事、警卫等人员83人。1949年,专署设置机构13个,干部编制147〜155人,事务29人,公安(看守)员74人。
524
第二节 干部吸收录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录用与聘用1949年底,专署录用高小、初中毕业生近300人。1951、1956年,各县市分别招收录用一批干部。到1960年,全区干部增加近3万人。60年代,将589名试雇人员转为正式干部。1964〜1965年,从高中、未分配中师毕业生和代课...
525
第三节 干部调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新建和重点单位需要大量干部,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工人、农民、复员军人中选调了一批干部,其中部分输送到外地和上级部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